14年來567人「棄臺投陸」陸委會:不影響國人愛臺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迴應記者提問。(影/記者曾俊豪拍攝)

記者 曾俊豪/臺北報導

大陸祭出「惠臺31項政策」廣招臺灣人才西進,被政府定調爲「統戰手段」。對岸涉臺人士表示,若臺灣當局持續恫嚇、限制的措施阻止民衆到大陸發展,形同將自己人逼上絕路,「有家難歸」的情況下,對岸不排除祭出新政策,改變對臺灣人身份認定」也就是「核發身分證」。對此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除了抨擊「恫嚇民衆赴陸發展」是嚴重不實的指控,也對陸方持續對臺統戰,深感遺憾。

邱垂正表示,依照內政部統計,從2004年到2017年,臺灣人民因爲在中國大陸設有戶籍領用中國大陸護照而喪失臺灣人民身份是567人。他強調,兩岸條例第九條之一規定,臺灣民衆如果在中國大陸設籍,將喪失臺灣人民的身份,希望人民要注意維護自身權益

▲據大陸權威學者情資北京當局正考慮核發給臺胞「大陸身分證」。(圖/騰訊網

臺北論壇董事長蘇起日前率團前往北京、上海交流,除了和國臺辦主任劉結會面,也和大陸對臺智庫對話交流,核發臺胞「國民身分證」的說法就在會議報告曝光當中提到,「惠臺31項政策」會造成人才過度流失形成「離土問題,引起臺灣民衆反感。與會的涉臺學者表示,若在這些臺胞「被逼上絕路」無法回臺,大陸當局不排除祭出新政策,改變對臺灣人「身份認定」。

邱垂正迴應,各別學者說法或轉述不予評論,但這兩年政府堅持維護兩岸和平穩定有目共睹,中國大陸不願務實面對臺灣民衆民意,忽視兩岸分治現實,對臺升高軍事威脅外交打壓,造成兩岸敵意螺旋上升,拉大兩岸人民距離,導致兩岸關係漸行漸遠。

他強調,「政府讓臺胞有家難歸」是嚴重不實、毫無根據的說法,反批陸方持續對臺進行統戰,分化兩岸正常交流。至於「棄臺投陸」是否會產生連鎖反應?邱垂正表示,「難度其實很高」,除了對岸政策規定和複雜手續,過往和臺商的交流中,光是健保就讓他們難以放棄,加上臺灣民主自由環境,認爲即使少數人選擇另一種價值,也不影響其他臺灣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陸委會副主委 邱垂正。(圖/記者曾俊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