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華爲鴻蒙的“關鍵一躍”

說起這幾天國內科技界的網紅,那非華爲鴻蒙OS莫屬。

6月2日晚,華爲召開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爲全場景新品發佈會——自2019年鴻蒙首秀亮相過去已經兩年,科技迷們終於等來了鴻蒙全球首發正式版!

那麼,什麼是鴻蒙OS系統?

與大家原先的印象不同,它不只是手機/平板操作系統。

華爲給出的官方定義是:面向全場景的分佈式操作系統。即意味着鴻蒙通過分佈式技術,將物理上相互分離的多個設備融合成一個“超級終端”。

華爲消費者業務軟件總裁王成錄則在發佈會上用一句話概括鴻蒙系統:

聯網時代下,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下載不同的App,即組裝不同的軟件。鴻蒙的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組裝不同的硬件調用不同設備的能力

設想一下,你在汽車上語音通話,熄火下車後可以把通話轉移到手機,走到家門口再把通話轉到智能手環上,然後騰出手翻包拿鑰匙,進門後又可以再次把通話轉移到電視上,打開攝像頭視頻連線……

在華爲的構想中,這樣的“鴻蒙場景”並不遙遠。

據央視財經6月3日最新報道,華爲已經把最核心的基礎架構部分(OpenHarmony),全部捐贈給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各個公司可以平等地從該機構獲得相關代碼,根據自己業務的需求來做產品。

孤獨的華爲鴻蒙,既是被動中應對強大的外部壓力及“Android斷供”等一系列危機的產物,同時也承載了華爲從移動端轉向軟件和生態、實現萬物互聯的野心。

而它的誕生背後是一部國際化的本土企業艱難成長史。

逆境之下,艱難出發

對智能設備來說,硬件與操作系統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係

猶如PC電腦和微軟操作系統之間。除蘋果外,大部分商用及家用電腦都使用微軟操作系統。你很難想象離開微軟,一臺電腦擺在面前還能做什麼。

在手機領域也如此。蘋果的iOS系統只供應給自家手機;谷歌旗下的安卓系統則作爲開源操作系統,佔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超過八成。

過去三十年,只有微軟、蘋果、谷歌三家公司的操作系統成功形成了應用生態。

業內人士曾這樣感慨,“做操作系統的難度就像探索馬里亞納海溝一樣,它是很深的,它在底層,是整個信息產業體系的基礎和靈魂。”

鴻蒙在漢語裡的意思是“開天闢地之前一團混沌的元氣”,彰顯了華爲開拓國產生態的決心。而它的英文名是HarmonyOS,意爲“和諧”。

作爲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之一,面對操作系統領域美國獨霸天下的局面,華爲要自研操作系統,難度確實堪比開天闢地。

而這一想法的最初誕生時間,要推到9年前。

2012年美國擴張之路受挫,華爲萌生了自研操作系統的想法。

經過幾年的嘗試,2016年鴻蒙系統正式啓動設計,直至2017年,鴻蒙內核1.0才完成了技術認證。

華爲的憂患意識不幸得到驗證。

2019年,華爲被動遭遇來自外部的強大壓力。

最嚴峻挑戰之一就是可能失去安卓系統的使用權。事實上,在同年5月,谷歌就已暫停與華爲手機的業務合作,華爲只可以通過開放源代碼項目繼續使用安卓系統,對其海外市場衝擊不小。

一方面封鎖芯片的成品供應鏈,這倒逼了海思芯片設計的全面替代;另一方面封殺操作系統使用權限。

雙重霸權下,華爲唯有自救。

“我們願意繼續使用谷歌和微軟,但沒有辦法。”一位華爲高管表示。

2019年8月9日,華爲官方正式發佈了“鴻蒙操作系統”,並宣佈“鴻蒙操作系統”將開源。

2019年底,華爲CEO任正非接受外媒採訪,當記者問及如果谷歌沒有獲得與華爲合作的許可證怎麼辦時,他答道:“我們有一個非常宏大的PlanB(B計劃)。”任正非表示,華爲有決心而且有能力成爲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銷售商,但需要花費些時間。

2020年9月10日,華爲鴻蒙系統升級至2.0版本,即HarmonyOS2.0,並面向128KB-128MB終端設備開源。餘承東表示,2020年12月份將面向開發者提供鴻蒙2.0的beta版本。

2020年12月16日,華爲正式發佈HarmonyOS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華爲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表示,2020年已有美的九陽老闆電器、海雀科技搭載鴻蒙OS,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40+主流品牌1億臺以上設備。

如今的鴻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華爲對物聯網的觀察和憂患意識帶來的提前佈局之彰顯。

時間進入2021年,4月一系列發佈準備動作密集呈現,應用開發在線體驗網站也在此時上線。5月開始了第二輪公測。

6月2日迎來產品發佈會後,華爲鴻蒙預計在今年10月面向4GB以上所有設備開源。

在發佈會上,餘承東再次強調華爲“1+8+N”戰略,重點提及鴻蒙OS在整個戰略中承擔着紐帶作用,串聯起人和全部的設備。

而就在鴻蒙系統發佈的前一天,谷歌在其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佈了Android12適配名單,這份名單中正式剔除了華爲的名字,中國的其它手機生產企業都赫然在列。

操作系統之爭是一場硬仗,拼的是生態

前文曾提及,全球成功擁有基於操作系統的應用生態的科技公司一共有三家:微軟、蘋果、谷歌,這三家也是全球科技企業市值最高前三。

方正證券分析師將數字商業模式分爲了三個層次:第一層也是最底層——提供操作系統,代表公司是微軟、蘋果、谷歌;第二層提供中間平臺,代表公司是亞馬遜、阿里、騰訊、甲骨文等;第三層提供應用創新。

此前,華爲更多位於第三層,而鴻蒙系統的發佈則意味着華爲即將直接跨入最底層,有望躋身生態巨頭的戰場。

事實上,中國人想做操作系統已經很久了,PC端的國產替代嘗試也一直沒有停下腳步。

由於考慮到核心技術不能受制於人、底層芯片和基礎軟件是技術命門,早在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開始了相關的重大專項

目前國內在通用芯片領域已經取得不錯的進展,芯片中龍芯、飛騰等已經將與美國的差距縮小至5年左右,並實現初步量產和商業化。現在即使海外斷供問題也不會很大。

但看起來更容易的基礎軟件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市面上,無論是Wintel體系、Apple體系、Android體系,均建立了基於固定CPU+OS組合計算平臺的統一技術體系和配套商業模式,操作系統、整機廠商、軟件廠商、應用服務商及用戶之間需要全方位配合,纔可以打造出一套生態。

在PC端,國產操作系統包括紅旗、麒麟等,差的失敗了,好的至今也僅能實現在官方核心領域的替代。進入市場化的民用領域困難重重,最大原因就是生態不足以支撐。

操作系統之所以是最底層的能力,不僅在於做系統和硬件融合之間本身的技術有困難,而且在於行業馬太效應過於顯著。

例如,市面上的大部分操作系統都是微軟家的Windows,因此應用軟件的開發者爲了賺到錢、有飯吃,自然也都基於Windows去開發應用軟件;而應用多了,操作方便,各種各樣的應用能夠滿足需求,自然用戶更多;用戶多了之後硬件廠商會發現這個系統及生態受歡迎、成本低、銷量好,自然願意去搭載。

因此,這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是各方都受益的過程,是馬太效應使得份額逐步向頭部聚攏的過程。

反過來,如果只是有一個操作系統,但是願意搭載的廠商不多、對軟件開發者不夠友好,最後生態匱乏導致用戶使用感受不好,於是各方都賺不到錢,留不住用戶也留不住合作伙伴

除了國家在PC端曾經做過的專項外,阿里也曾經面向手機及智能設備開發過一個名爲YunOS的操作系統,基於Linux平臺。但由於只靠補貼,缺少生態循環帶來的造血功能,這個系統最終失敗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想在搭載YunOS的手機上使用大衆點評(或其他任何一款軟件)時,卻發現軟件的開發者並沒有開發配套YunOS的版本,這時你可能只想換手機。

而這次,華爲推出的鴻蒙OS,則直接跨越設備之間的界限,覆蓋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及衆多IoT終端,指向“萬物互聯”的星辰大海

鴻蒙要做安卓做不到的事,彎道超車可能是唯一的機會

作爲應用生態的控制者,世界級操作系統無一例外都建立完成了統一的技術體系(從軟件開發包到軟件應用服務)和配套的商業模式,這也是鴻蒙系統必須要建立完成的。因此華爲也打造了自己的一套技術體系。

由於前文所提到的馬太效應及行業的高壁壘特性,要想對頭部廠商實現顛覆,找到新賽道是絕佳也可能是唯一的機會。

在硬件領域,當初的蘋果能夠顛覆諾基亞,有賴於智能手機對非智能手機的取代;

在操作系統領域,安卓操作系統能夠顛覆微軟,也有賴於移動端設備的興起。

對於鴻蒙來說也是一樣,只有當它可以做安卓做不到的事,且這件事的天花板足夠高,那麼它的超車機會纔會出現。

因此,此番華爲鴻蒙OS越過手機,目標直接指向“萬物互聯”這個IoT賽道,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明智的舉措。因爲這個市場足夠大。

在智能手機增速逐漸萎靡的情況下,2010-2018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高速增長,複合增長率達20.9%,2018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約爲91億個。預測2022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包括蜂窩及非蜂窩)聯網設備將達到164億個,2025年將達252億個。2019年我國物聯網連接規模爲31億,預計2022年物聯網連接規模將達到70億個,2025年將達到120億。

面向物聯網設計的鴻蒙OS與iOS和安卓之間最顯著的區別是,它採用微內核設計,區別於傳統的宏內核。相當於“元程序”,就是將所有智能工具放到一個池子裡,隨時根據需求調取不同的部分使用,硬件開發商可以根據自身硬件的算力需求來選擇要使用哪些代碼。

因此,雖然都基於Linux內核,但是從技術和設計理念角度來看鴻蒙OS和安卓之間有本質區別。

微內核之外,“分佈式”是鴻蒙系統設計的最大初衷,幫助鴻蒙跨越了單體硬件的邊界,多硬件互聯互通形成同一操作系統下的“超級終端”。通過分佈式軟總線、分佈式數據管理、分佈式任務調度三大系統基本能力,可以解決不同設備之間的發現與連接,跨設備軟硬件能力整合、並提升傳輸效率。

這一點可以和普通的投屏功能做類比。

舉個例子,如果用手機跟家人視頻通話,觸屏傳到顯示器上,就會形成投屏。但你還需要舉着手機,因爲攝像頭和麥克風這樣的硬件還是要拿手機——系統在手機上。

如果換成鴻蒙,就可以直接調用顯示器上的攝像頭和麥克風——系統是通用的。

使用上,與安卓對比,HarmonyOS雖然兼容Android應用,但是無法使用GMS Core服務。

據華爲公佈的數據,目前與鴻蒙OS展開合作的應用服務夥伴已經超過300個,硬件合作商超過1000家,開發者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

不過形成對比的是,現在全球範圍內安卓系統的開發者數量達到2000萬,iOS開發者數量達到2400萬,華爲還遠遠落後。

巧合的是,華爲發佈手機版鴻蒙前一週,谷歌發佈了物聯網操作系統Fuchsia。這款操作系統,被定位爲谷歌在物聯網時代的安卓。它和鴻蒙形成了直接競爭關係。

星辰大海能否到來?

1、16%的生死線

生態發展到什麼程度,鴻蒙OS能算存活下來了?

華爲消費者業務AI與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曾表示:華爲內部今年爲鴻蒙設下的生死線,是16%的市場佔有率。

16%這個數據是有依據的,在新生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上,行業第二的iOS的市佔率一直保持在18.7%以上;在平板操作系統上行業第二安卓在2013年年的發展早期市佔率剛好在16.57%,此後逐步上升;只有PC操作系統略微不同,在2019Q4時行業第二的Mac OS市佔率纔剛剛提高到16.36%。

按此計算,楊海松表示今年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數量必須超過三億臺,其中華爲自有設備兩億臺,合作伙伴設備一億臺。

目前,根據IDC數據測算目前全球華爲在網智能手機數約爲6.6億臺,其中國內4.57億臺,靠華爲自身存量完成2億臺不算困難。

但合作伙伴的1億臺卻不容易實現。

在華爲的規劃中,“1+8+N"是一個重要看點,1個手機、8個智能設備以及N個家居設備。

其中,手機雖然不是唯一,但也是必須。隨身設備中,手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流量入口。

但目前,與鴻蒙確定合作的卻大多是智能家居廠商,如美的、九陽、老闆電器等。

2、物聯網系統和手機之間的抉擇

根據公開數據,在中國大陸市場,2021年Q1手機廠商出貨量排名依次是vivo、OPPO、華爲和小米

也就是說,真正決定鴻蒙成功與否的,是裝機量上千萬臺的小米、OPPO、vivo。

但在手機廠商中,只有魅族官方表態:“你好,鴻蒙”,成爲第一家公開宣佈要接入鴻蒙系統的手機廠商,但並未包含旗下的手機產品,只有魅族的智能家居系列產品支持。

而緊隨其後,榮耀的高管也通過媒體表態說,不會直接拒絕華爲鴻蒙系統拋出的橄欖枝。雖然委婉,但也並未直接表示支持。

這一局面背後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一是華爲手機和其他手機廠商的硬件之間存在競爭關係:對其他的手機廠商來說,華爲既是選手、又是裁判,很難接受這樣的合作。

蘋果雖然軟硬件一手抓,但它的操作系統並不提供給其他廠商。

谷歌做開源操作系統,但放棄了手機。

二是作爲新生的系統,目前缺少軟件開發者,雖然代碼已經公開,但從目前的開發者數量來看,遠遠無法與安卓相提並論。國內手機硬件廠商可能很難放棄已經成熟清晰的商業模式,去陪鴻蒙OS跑這一段艱難的路途。

那麼,有沒有什麼可能的解法呢?

第一,曲線救國。1+8+N,可以先打開8和N的IoT市場,讓用戶習慣鴻蒙OS的存在,慢慢培育,以後再逐步打開手機市場這個1,帶動其他廠商進場。

第二,放棄自己生產手機。不做手機的生產者,只做底層生態商,規避競爭關係。

當然,也不排除會天降奇兵——獲得政策層面的力量推動鴻蒙的生態建設。畢竟鴻蒙OS現在肩負建設國產生態的神聖使命。

上個月底,華爲一份內部的備忘錄顯示,由於受到外部限制,任正非認爲華爲很難在短期內生產先進硬件,而在軟件領域擁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呼籲公司團隊專注於構建軟件生態系統。

既然要走開源道路,勢必要有所取捨。

星辰大海並非遙不可及,但華爲要面對的道路仍然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