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抵2臺」陸戰隊裝備50公斤 前中校:行軍負重才關鍵

許誠宜強調,當時的課程是走一天或半天,但重量至少35公斤。(圖/翻攝自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臉書/下同)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海軍陸戰隊14日進行「250公里長行軍」,許多人驚訝國軍長距離訓練大讚相當精實。曾任海軍陸戰隊中隊長許誠宜退役中校表示,重點應該在增加步兵的負重能力,而不是標榜超長距離。

許誠宜表示,步兵的基礎戰力是靠雙腳,一旦遇到機械載具無法通行、故障情形部隊勢必要徒步前往戰術位置,但是攜帶的裝備彈藥絕對要想辦法通通帶走。根據報導,行軍個人負重約15到25公斤,可是這重量是否有包括彈藥基本行量(5個30發滿彈匣)和防彈背心和抗彈板重量(本次陸戰隊穿着尼龍制戰術背心)。

另外,槍榴彈兵、機槍兵、反裝甲火箭兵的彈藥該如何攜行、放哪都是問題,更別提預備電池光學裝備,如果再加上全連、營3到5日的攜行量呢?

許誠宜指出,他2005年曾參加美國海軍陸戰隊初級軍官班(TBS/The Basic School)受訓,幾乎每個月都有行軍訓練,但沒有超長距離,課程只有設計一天或半天,每次揹包都35公斤起跳,要是分配到機槍兵,更是增加預備槍管三腳架工具包,要是特種部隊更不僅於此。

▼許誠宜曾自費13萬更新裝備。(圖/翻攝自許誠宜臉書)

由於美軍裝備不斷改進和新增,目前負重已達110磅(約50公斤),如果以目前的訓練強度,又有幾位官士兵受得了?

許誠宜強調,有些人會說美國人體格比較好,當然可以承受,但是這個重量連女性學員都是一樣,而且實際作戰時,誰管你是美軍還國軍,儘管裝備有差異,但多餘的裝備誰來攜行,這就回到上述談到的負重能力。

許誠宜強調,此爲筆者個人看法,提出僅供各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