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臺人偏頭痛!藥效一退又發作 少吃3種食物可改善

臺灣約有200萬人偏頭痛,醫師表示,飲食中避開牛奶、全穀類及茄科有助改善。(示意圖/Shutterstock)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在臺灣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偏頭痛可能是血流動力不順、神經傳遞物質不平衡、消化道問題或是喝太多咖啡導致;他建議,在飲食中避開牛奶、全穀類及茄科,補充鎂、輔酶Q10,可以幫助改善。

李思賢在臉書發文指出,偏頭痛不一定「單側」,也可能出現在「雙側」,有時會有合併「前兆」發生,可能是看到幻覺或聽到聲音,常出現噁心、嘔吐、頭部搏動性跳動感,通常會因爲一個壓力事件或是環境刺激而引發。

偏頭痛的原因衆說紛紜,李思賢列出可能原因,包括血流動力不順、神經傳遞物質不平衡、電解質不平衡、腦外傷或內傷、腫瘤、消化道問題或是喝太多咖啡。

李思賢指出,偏頭痛發作前會經歷的一些症狀,像是渴望吃甜食、憂鬱、躁動、無力等;偏頭痛也跟遺傳有關係。他說,臨牀上常見偏頭痛患者一天吃5、6顆止痛藥,頭痛可能暫時緩解,但藥效過後往往捲土重來。

李思賢提供飲食上減緩偏頭痛的方法,可以避開牛奶、全穀類及茄科(馬鈴薯、茄子、番茄、辣椒、枸杞等);每日補充600毫克鎂及200毫克輔酶Q10;另外在水中加點鹽巴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