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偏頭痛竟是「1部位」發炎!不吃藥也能改善

頭痛或偏頭痛是現代人的常見疾病。(Shutterstock)

對不少現代人來說,頭痛是日常遭遇的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生活品質。根據「美國偏頭痛基因會」(American Migraine Foundation)資料,全美超過370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然而病症的來源衆說紛紜,最近有一項德國研究指出「脖子」纔是可能致病的原因。

《紐約郵報》報導,爲了瞭解偏頭痛的成因,德國一個研究團隊針對50名患者進行磁振造影(MRI),分析頭痛頻率、頸部疼痛和臉部肌肉激痛點(trigger point)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發現,患者出現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症狀時,頸部肌肉往往比較緊繃,尤其是斜方肌部位,這個部位的肌肉位於人體的上背及中背,連接到頸部。

磁振造影顯示,當頸部長時間承受壓力時,肌肉會出現發炎症狀,患者這時容易開始感到頭痛,研究人員因此研判,頭痛的成因與頸部肌肉有關,若要治療頭痛,必須先從舒緩頸部着手。

雖然臨牀上可透過肌肉鬆弛劑來緩解肩頸僵硬疼痛,藥物取得也很方便,但專家建議民衆,可以優先考慮非侵入性治療,例如按摩和鍼灸,這些方式比吃藥來得安全,也很少造成副作用。此外,由於肌肉發炎通常和姿勢不良、睡眠不足、受傷或壓力太大有關,也可以檢視自己是否有上述情況,再針對問題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