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試題(萬學)

萬學海文 教研中心 政治教研室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

1.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在一次報告中以“一支粉筆多長爲好”爲例來講解他所倡導的優選法。對此,他解釋道:“每隻粉筆都要丟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筆頭,但就這一點來說,愈長愈好。但太長了,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斷。每斷一次,必然浪費一個粉筆頭,反而不合適。因而就出現了粉筆多長合適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優選問題。”所謂優選問題,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 注重量的積累

B. 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

C. 堅持適度原則

D. 全面考慮事物屬性的多樣性

2.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它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最能集中體現人類社會物質性的是

A. 社會形態

B. 地理環境

C. 人口因素

D. 生產方式

3.  馬克思商品轉換成貨幣稱爲“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佔有者。這是因爲只有商品變爲貨幣

A. 貨幣才能轉化爲資本

B. 價值才能轉化爲使用價值

C. 抽象勞動才能轉化爲具體勞動

D. 私人勞動才能轉化爲社會勞動

4. 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麼樣子,蘇聯高了很多年,也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後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列寧新經濟政策關於社會主義的思維之所以“比較好”是因爲

A. 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社會主義建設綱領

B. 根據俄國的實際情況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C. 爲俄國找到了一種比較成熟的社會發展模式

D. 按照馬克思主義關於未來社會主義的設想來建設社會主義

5.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向農村,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農村革命根據地能夠在中國長期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

B. 良好的羣衆基礎和革命形勢的繼續向前發展

C. 相當力量正式紅軍的存在

D. 黨的領導及正確的政策

6.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經濟,也包括非公有制經濟。把非公有制經濟納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中,是因爲非公有制經濟

A. 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

B. 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 是爲社會主義服務的經濟成分

D.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佔主體地位

7. 黨的十七大通過的黨章把“和諧”與“富強、民主、文明”一起作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寫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其原因在於社會和諧是

A.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B. 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C. 社會建設的內在要求

D. 解決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徑

8.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堅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根本任務

A. 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羣衆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B. 保障人民羣衆基本的文化權益

C. 構建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D. 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

9.  從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間,中國人民對外來侵略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抗。但歷史的反侵略戰爭,都是以中國失敗、中國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的。從中國內部因素來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 軍事戰略錯誤

B. 社會制度腐敗

C. 經濟技術落後

D. 思想觀念保守

10. 1953年9月,彭德懷在一份報告中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A. 結束了西方列強霸權主義的歷史

B. 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C. 奠定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基礎

D. 贏得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對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11. 社會主義法律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和尊嚴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法律權威是舊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 法的強制性

B. 法的不可違抗性

C. 法的合理性

D. 法的規範

12.  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過授權性規範、禁止性規範和義務性規範三種形式來實現的。其中義務性規範是告訴人們?

A. 不得或者不準做什麼

B. 可以或者有權做什麼

C. 應當或者必須做什麼

D. 能夠或者不能做什麼

13.  道德功能是指道德作爲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會功能是

A. 辯護功能

B. 溝通功能

C. 調節功能

D. 激勵功能

14.  理想作爲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在現實中有多種類型。從層次上劃分,理想有

A. 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

B. 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 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

D. 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15.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併成功“奔月”,實現了我國

A. 深空探測“零的突破”

B. 首次月球軟着陸和自動巡視勘測

C. 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D. 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等多項技術突破

16. 2003年3月,美國率其盟友發動了長達7年之久的對伊拉克戰爭,給伊拉克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2010年8月19日,美軍最後一批作戰部隊從伊拉克撤離。這表明,美國在多重壓力下

A. 調整軍事部署

B. 改變先發制人戰略

C. 轉向本土反恐爲主

D. 放棄單邊名義

二、多項選擇題:17~33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7. 1971年,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獲得了“世界最佳設計”獎,設計師格羅培斯卻說,“其實那不是我的設計”。原因是在迪斯尼樂園主體工程完工後,格羅培斯暫停修築樂園裡的道路,並在空地上撒上草種。五個月後,樂園裡綠草茵茵,草地上被遊客踏出了不少寬窄不一的小路。格羅培斯根據這些行人踏出來的小路鋪設了人行道,成了“優雅自然、簡捷便利、個性突出”的優秀設計。格羅培斯的設計智慧對我們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啓示是

A. 要從生活實踐中獲取靈感

B. 要尊重羣衆的實際需求

C. 不要對自然事物做任何改變

D. 要對事物本來面目做直觀反映

18.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新型的壟斷資本,即金融資本。在金融資本形成的基礎上,產生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操作、控制社會的主要方式有

A. 通過“參與制”實現其在經濟領域中的統治

B. 通過同政府的 “個人聯合”實現其對國家機器的控制

C. 通過政策諮詢機構影響和左右內外政策

D. 通過新聞媒體實現國民思想意識的一元化

19.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很多西方人感嘆這一次經濟危機從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判斷和精闢分析。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科學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現爲

A. 指明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過剩

B. 揭示造成相對過剩的制度原因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

C. 指出經濟危機的深層根源是人性的貪婪

D. 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

20. 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爲科學,奠定這一飛躍的理論基石是

A. 階級鬥爭學說

B. 勞動價值論

C. 唯物史觀

D. 剩餘價值理論

21.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成果的一脈相承性主要體現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

B. 革命和建設的根本任務

C. 實事求是的理論精髓

D.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背景

2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這一結合既體現社會主義的制度特徵,又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特徵的方面主要表現在

A. 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B. 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C. 在宏觀調控上,以實現最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爲出發點和歸宿

D. 在資源配置上,以市場爲手段,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

23.  毛澤東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這一思想對於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處理民族關係的現實意義有

A. 民族關係始終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至關重要的政治和社會關係

B. 民族問題始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認真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C. 鞏固和發展各民族的團結關係到國家的統一和邊疆鞏固

D. 加強和鞏固各民族的團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24. 改革、發展、穩定好比現代化建設棋盤上的三着緊密關聯的戰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進,就會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兩着也會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開放以來,黨在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方面積累的經驗和主要原則包括

A. 保持改革、發展、穩定在動態中的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

B. 把實現社會穩定作爲促進改革、發展的根本出發點

C. 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

D. 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爲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

25. 做大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始終是我國政府面臨的重大任務。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責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是

A. 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B. 解決當前收入分配領域突出問題的需要

C. 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D. 爲了使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6. 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是因爲辛亥革命

A. 提出了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的重要原則

B. 建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

C. 制定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D. 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2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明確規定將臺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的有關國際條約是:

A. 《德黑蘭宣言》

B. 《開羅宣言》

C. 《雅爾塔協定》

D. 《波茨坦公告》

28. 延安整風運動是一場非常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這一運動最主要的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主觀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爲:

A. 教條主義

B. 形式主義

C. 經驗主義

D. 宗派主義

29. 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思想,從我國的實際出發,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點的農業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實現了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其歷史經驗主要有

A. 國家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展農業經濟

B. 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

C. 在土地改革後不失時機地引導個體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 採取從互助組到初級社再到高級社的逐步過渡形式

30.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釋和適用過程中所必須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準則。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基本原則有

A. 罪刑法定原則

B.疑罪從無原則

C.罪刑相當原則

D.適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則

31. 有位法學家曾經說過:“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等於形同虛設。”這句話表明,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信任和信仰法律,纔會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由此可見

A. 法律的內在說服力是法律權威的內在基礎

B. 法律權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強制力的基礎之上

C. 法律信仰與宗教信仰沒有本質的區別

D. 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執行的根本依據

32.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在當代中國,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 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

A.以人爲本

B.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C.統籌兼顧

D.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3. 2010年4月13日,胡錦濤主席在覈安全峰會上發表題爲《攜手應對核安全挑戰,共同促進和平與發展》的講話,強調中國本着負責任的態度,高度重視核安全,堅決反對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爲此作出了一系列積極努力。其中包括

A. 全面加強核安全能力

B. 嚴格履行核安全國際義務

C. 重視並積極參與國際核安全合作

D. 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核安全援助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並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4.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人類每天都在產生垃圾,垃圾總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帶來的問題非常棘手。不產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導大家減少垃圾。然而,減到多少纔是少?這裡並沒有一個標準。而且從總體上看,生產和消費必然產生垃圾,減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產和消費。接着往後退,把垃圾收集起來填埋或者焚燒。但填埋只是把垃圾從地上轉移到地下,既與人爭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隱患。焚燒不過是把污染從地上移到空中,產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質。

於是,人們進一步追問:還有沒有比填埋、焚燒更好的出路?這時候,一句“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讓人茅塞頓開,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資源。但變廢爲“寶”前提是垃圾的分類投放——別把垃圾放錯了地方。何謂放錯?到處亂扔是放錯,收集時攪混在一起也是放錯。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實現資源的價值。即使還免不了要填埋、焚燒那些沒有利用價值的垃圾,也得把它們分出來。

垃圾分類舉手之勞換出綠色,好處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讓人們樂而爲之?2009年5月起,上海開始普遍推廣新的垃圾分類概念,開展以“換出更綠色的上海”爲名義的“綠色帳戶”活動。何爲綠色帳戶?就是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積分換取環保小禮品:再生紙筆記本、綠色小植物、環保手電筒……上海推出“綠色帳戶”的實踐說明,辦法是可以想出來的,關鍵是願不願意琢磨。中國的垃圾問題不比哪個國家小,我們只能“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編自《人民日報

(1) 從實踐是人和自然關係的基礎的角度說明爲什麼“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5分)

(2) 運用矛盾分析方法說明“沒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

35.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成思危,著名經濟學家,原民建中央主席,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談到我國政黨制度,他深有體會地說:“西方的政黨制度是”打橄欖球,一定要把對方壓倒。我們的政黨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共事是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爲了保持社會的和諧。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揮,這個指揮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都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勝任。”海外有評論說中國的民主黨派人士在政府任職多是“坐虛位”、“無實權”,成思危說,這不符合實際情況,中國的民主黨派不是“政治花瓶”。“在擔任化工部副部長的時候,我對自己負責範圍內的工作是完全有權作出決策的。作爲全國人大常會副委員長,我負責證券法、農村金融的執法檢查。我和中共黨籍的副委員長一樣,也是獨當一面的。”

材料2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國共有18.7萬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當選各級人大代表。其中,全國人大常委員副委員長6人,省級人大常委會副主任35人。2人分別擔任國務院科技部、衛生部部長。2007年有18人擔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央國家機關部委領導職務副職。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共中央加強同各民主黨派的協商,內容不斷充實,程序逐步規範。據統計,1990年至200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直接召開或委託有關部門召開的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就有287次,其中,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持召開或出席的就有85次。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代表人士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有關方面提出建議260多項,各民主黨派地方組織提出各項建議9萬多項。如關於三峽工程、耕地保護、兩岸“三通”、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青藏鐵路沿線發展、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和實施“十一五”規劃等方面提出的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採納。

材料1、材料2摘編自《光明日報

(1) 從“打橄欖球”和“唱大合唱”的形象比較中,說明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點。(5分)

(2) 我國各民主黨派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如何發揮參政議政的作用?(5分)

36.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在這90年裡,黨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得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摘自《毛澤東選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爲《苦難輝煌》的黨史專著,頗受廣大讀者歡迎。

在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問:

爲什麼中國共產黨從最初的幾十個人,僅僅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就打敗了強大的對手,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歷史給國民黨很多機會,卻只給共產黨很少機會,但是共產黨抓住了這僅有的機會,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這又是爲什麼?

中國共產黨從幾十人的小黨發展到今天7000多萬人的大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南昌起義後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獅,黨和軍隊爲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篳路藍縷,披荊斬棘?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來自哪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力量來自哪裡?

作者回答:我們擁有一批頂天立地的真人。他們不爲錢,不爲官,不怕苦,不怕死,只爲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信仰。

摘編自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1) 爲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4分)

(2) 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社會變革的歷程,說明“主義”和“信仰”是怎樣成爲“力量”的?(6分)

37.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郭明義,鞍山鋼鐵集團礦山公司齊大山鐵礦採場公路管理員。幾十年來,他照着雷鋒那樣去做,“把雷鋒的道路作爲自己的人生選擇,把雷鋒的境界作爲自己的人生追求”,連續15年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相當於多奉獻了5年的工作量;連續20年先後55次無償獻血、捐獻血小板,累計近6萬毫升;連續16年爲希望工程、工友、災區羣衆捐款12萬元,資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還是住在一間不過40平米的舊樓房裡。

有人曾不解地問郭明義,你這麼做究竟值不值得?“如果發出一點光,放出一點熱,能夠換來孩子幸福的笑臉,換來他人生命之花的綻放,換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諧,這樣的人生,我無怨無悔!”“給人溫暖就是給自己幸福”。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30年來,郭明義就像一支火把燃燒着自己,也燃旺着志願者和社會上更多人的愛心。他8次發起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倡議,得到1700多人的響應;他7次發起獻血的建議,600多人無償獻出15萬毫升熱血;他發起成立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俱樂部,匯聚了200多名志願者;他發起成立“郭明義愛心聯隊”,從12人已經發展到2800多人,捐款40餘萬元、資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義的精神是一塊磁石,在鞍鋼、在遼寧、在全國吸引彙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愛心行動,爲他人奉獻、爲社會分憂、爲國家盡責,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進着當代中國社會穩定和諧發展。郭明義的先進事蹟體現了“簡單中的偉大”。

摘編自《人民日報》

(1) 如何理解“給人溫暖就是給自己幸福”?(6分)

(2) 爲什麼說郭明義的先進事蹟是“簡單中的偉大”?(4分)

38. 閱讀下列材料

金融危機發生後,某些西方國家的政要、媒體經常發表關於中國的言論,有“獨秀”或“救世”之說、也有“責任”之論……林林總總,用詞翻新。人們可看到一白一紅“兩張臉”:唱紅臉者誇大中國的經濟表現,動輒將一切不符合實際加諸中國,彷彿中國真的是世界經濟的救世主。唱白臉者卻將國際金融危機,全球失衡等責任歸到中國頭上,無論是明“捧”實“壓”,還是借“批”卸“責”,萬變不離其宗的都是鼓譟“中國責任論”。這既暴露出他們所謂“中國責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對“真實中國”的誤解。

針對材料所反映的西方某些人士對中國的“捧”與“批”,談談什麼是“真實的中國”以及中國的“責任”是什麼。(10分)

參考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