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諾貝爾和平獎揭曉 白俄人權領袖、俄烏2組織共享殊榮

202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由長期爲國內民權努力的俄羅斯最知名的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和(圖)白俄人權團體領袖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獲得。(諾貝爾委員會)

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公佈,由1人、2組織共享殊榮,分別爲白俄羅斯人權領袖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最知名的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以及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得獎者共通點一致支持人道主義(Humanism)價值觀、反軍國主義以及法則,代表其本國的民間社會。多年來,他們提倡批評權力的權利,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

1980年,畢亞利亞茨基首次在白俄羅斯發起民主運動,畢生致力於促進國家和平進展;白俄人權組織紀念館-「紀念」(Memorial),創立於1987年,宗旨是緬懷那些遭受共產政權壓迫的受害者。此外,俄烏戰爭期間,也爲收集俄軍犯下虐行的相關訊息做努力;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則是普丁發動軍事行動後,負責記錄、蒐證俄軍的罪刑的重要機構,並採取強烈的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立場對當局施壓,使烏克蘭漸漸邁向成熟的民主國家。

早前,外媒報導俄烏戰爭是左右關鍵之一,推測克宮反對人士呼聲高。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支持白俄民主運動的反對派領袖蒂卡諾夫斯卡婭(Sviatlana Tsikhanouskaya)。其他像是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

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首度頒發,迄今爲止,已有109位獲獎者,其中18名女性,最耳熟能詳的像是慈善工作者-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緬甸親民主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

往年該獎因爲對「和平」理解有誤或爲時過早,甚至出於政治動機而引來批評。例如2019年,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Abiy Ahmed)因結束與厄利垂亞(Eritrea)長達20年戰爭獲獎,然而,隔年阿邁德的部隊卻發動提格雷內戰(Tigray War)。

今年的和平獎背景建立在長達近8個月的俄烏戰爭,被認爲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無疑也是COVID-19邁入第3年。奧斯陸和平研究所(PRIO)院長烏達爾(Henrik Urdal)表示,「在許多方面來說,只有當我們經歷如現在正在熬過的時期,和平獎才變得格外重要和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獲獎的俄羅斯的穆拉托夫(DmitryMuratov)和菲律賓的瑞薩(Maria Ressa)兩位新聞工作者,儘管受到肯定,更在事業版圖得到不少機會,但這一年對他們來說依舊掙扎,持續爲新聞言論自由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