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場北大女性點燃的罵戰

去年2月,一場上野千鶴子和三個北大畢業女性之間的對談,及其延伸出的炮火,似乎猶在眼前。對談之後,罵戰綿延,一年不歇。

說來是巧,它算是給2023年女性議題的氛圍打了個樣——

激烈的爭辯、混亂的攻擊,在女性之間留下大片撕裂的疤痕。

與此同時,上野千鶴子身在異國彼岸,卻以一種奇異的方式參與着此地這一年的女性事件。

轉眼2024年的第一個月即將過去,如果立足此刻,以上野千鶴子爲線索,我們該如何回望2023年的女性曠野?

這一年,身爲女性,我們看到了怎樣的世界?

2023,對你,對我,意味着什麼?

厭女如重力如空氣

“嬌妻”“戀愛腦”“三個子宮和一個大腦的對話”......這是和上野千鶴子對談之後,三個北大女生得到的評價。

對談中,她們繞不開戀愛、婚姻、擇偶,老孃舅式的連環發問看不到她們作爲“我”的主體性。這令旁觀的網友們警鈴大作,2023年的嬌妻雷達,時刻警戒。

圖源:微博

上野千鶴子的《厭女》於2015年引入中國,但“厭女”這一概念,在2023年才真正深入人心。人們隨時在談論它,那些從前難以歸納的針對女性的莫名惡意,現在找到了同一個病因——厭女症。

本意是指集體無意識的對女性的厭惡、蔑視的“厭女”,已應用到了日常。

遺憾的是,“厭女”概念的普及,並未真正改善公衆的厭女情緒,反而成爲一把迴旋鏢,又紮在女性身上:女性“厭女”,罪加一等。

比如《野蠻人入侵》的導演陳翠梅,因爲在接受採訪時說出“政治正確下女性享受到非常多的紅利,女導演的機會很多”等言論,被指厭女。

隨後,她收到了一本《厭女》,並表示會“好好學習”。

圖源:微博

2023年,厭女症依然如重力如空氣般存在。

《不完美受害人》意在向大衆剖開女性面臨權力、性別壓迫時的複雜處境,然而,劇中有瑕疵的女性被強姦後得到的評價依然是“又當又立”“活該”。

主創團隊申明的“瑕疵像篩子一樣的女性仍有反抗的權利”和受害者有罪論的彈幕,其間的文明差距如隔天塹。

圖源:《不完美受害人》

還有《我的人間煙火》。窮小子和富家女的浪漫愛濾鏡因一碗白粥破滅,美貌且富有的工具人許沁成戀愛腦典型,嚴打女戀愛腦於2023一時成風,而最後遭殃的卻也是女性。

現實中,演員王楚然的一系列品牌合作遭網友抵制下架。網友一邊反戀愛腦,告誡女性“智者不入愛河”,但女演員的死活卻被置之度外。

網友抵制王楚然,圖源:網絡

這便是女性議題的鬼打牆之處。爲何我們一邊和“厭女症”苦苦鬥爭,又總眼看戰火被引向個體的女性,“女性反思-女性捱罵”成一個閉環,越來越多女性加入其中,彼此之間的內耗和撕裂,令人疲憊。

2023年,我們一同從女性主義的原點出發,卻因不同的立場,從上一戰場奔赴下一戰場,炮火連天。樂觀一點,像上野千鶴子說的那樣:

今天能有這樣的對立出現,或許本身也說明女性主義的影響力有所上升,我們至少不再被無視了。

但同時也不應該忘記,我們出發都有同一個目標。

“女性不團結一致,女性主義就不可能實現。”

圖源:一條

被揭露的男性神話

2023年,也是衆多女性攜手,令男性神話接連倒塌的一年。

在國外,《芭比》用輕巧的手法瓦解了男性引以爲傲的男子氣概,Mojo Dojo Casa House、男人與馬、沙灘大戰這些滑稽的符號,足以說明建立男子氣概的基石何其荒謬。

父權制隨着時代進步的陰謀,與女性左右爲難的困境,在芭比的幾句對白中無所遁形。

圖源:微博

在國內,《涉過憤怒的海》聽見女兒的哭聲,將傳統有毒的爹的形象高高吊起,完成了一場公開的弒父。

圖源:《涉過憤怒的海》

而《封神》,戲裡父親與兒子、男人與馬的故事令人疲倦,戲外質子團男演員接連塌房,史詩鉅製背後一地雞毛,也不知《封神2》能否順利上映。

圖源:《封神》

陳舊偷懶的男性視角敘事,已很難勾起我們的興趣,我們更想看到那些打破、顛覆“父”的表達。

倒塌的,遠不止屏幕中的男性神話,各個圈層裡的男性謊言都在2023迎來崩壞時刻。

BBC的紀錄片《追查「癡漢」》揭開了我們身邊的偷拍產業鏈。

中國男性在地鐵、公交、商場裡猥褻女性並拍下視頻,上傳至色情網站供中國男性消費,女性的身體成爲地下市場流通的資源。原來“N號房”不是南韓傳說,它就在你我身邊,女性的日常人身安全問題又一次浮出水面。

圖源:網絡

而引發臺灣娛樂圈地震的metoo運動,將一衆男明星拉下神壇。

女性受害者們因“我不想讓你只有一個人”結成隊伍,先後站出來指認性騷擾,黃子佼、陳建州、許傑輝等老牌藝人的假面終於被揭破。

圖源:網絡

內地的文化圈也有自己的metoo。女性主義出版品牌“一頁”的創始人範新,被指控性侵女下屬未遂,編劇史航被26名受害者聯名指控性騷擾,兩人先後經歷社會性死亡。

圖源:網絡

還有文壇的馬原,文學濾鏡終於不足以遮掩他的愚昧和專制,慈父的神話隨着他兒子的去世終於從內坍塌。

無論是爲人“父”,還是爲人“夫”,或是仰賴體面的社會身份行走於世,我們已經看見,男性的各式光環都已在2023年變得虛弱不堪。

面對男性的謊言,我們的感知已越來越敏銳,於是漸漸發現,從前以爲不可撼動的其實並非鐵板一塊,所謂必須仰視的神話如果沒有盲目供奉的香火便會頃刻倒塌。

而要撼動它,離不開那些感到不公、不甘、憤怒的女性。從此刻着手的一點點的改變,將一步步靠近女性想要的明天。

我們可以做個“拎不清的女人”(堅持自己),一點點提出異議,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打造一個女性更易生存的社會。當社會氛圍有所改變後,國家、制度和法律層面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形成良好的循環。

——上野千鶴子

謝謝每一個走在前面的女性

2023年,我們旁觀罵戰,在硝煙瀰漫中也看到了一衆女性突出重圍。

一開年,《重啓人生》就將想像完美落地,講了一個男人可有可無而女人至始至終相互扶持的溫暖故事。劇裡的四個女性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如何和好朋友一起度過沒有男人的快樂一生。

圖源:《重啓人生》

《黑暗榮耀》大意也是如此。相比於戀愛線,文東恩的復仇線更顯張力,劇中的男人淪爲陪襯,攜手復仇的女人和瘋癲的女人才是故事核心的血和肉。

女性的流行敘事,跟隨當下的女性浪潮邁出了向前一步。

圖源:《黑暗榮耀》

去年,還有那麼多優秀女性站上了世界之巔,在逆流中繼續書寫着榜樣的力量。

年初,楊紫瓊通過講述母女故事的《瞬息全宇宙》,拿下奧斯卡影后獎盃。

圖源:網絡

到了秋天,先是張偉麗登頂世界第一,成爲地表最能打的女性。

圖源:微博

接着,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克勞迪婭·戈爾丁,表彰她“發現了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背後的關鍵因素”。一直以來,她都致力於研究經濟中的女性角色。

圖源:網絡

到了年末,泰勒·斯威夫特當選《時代》雜誌的2023年度人物,這一年,她的巡迴演唱會拉動的經濟價值高達359億。

圖源:網絡

而全球票房第一的電影,當然是我們的《芭比》。

圖源:《芭比》

女性力量的颶風在全世界揚起塵沙,這一年,風起之後,再無靜止。

也是在這一年末,去世四年的雪莉通過紀錄片《致真理》重回我們的視野。她的“返場”似是遞給我們一面鏡子,去觀望這過去四年的世界之於女性,究竟有沒有變好一些。那些凝視、審判、暴力的槍口,在雪莉不在的人間,是否對女性仁慈地擡高了一寸?

圖源:《致真理》

答案似乎不容樂觀。

過去的2023之於女性,重複了太多傷痕和失望,單身的女性,結婚的女性,生育的女性,各有其苦,一如從前。

但同樣一如從前的是,在這樣的傷痕和失望中,我們也看到身邊的、網絡上的女性們,生髮出了太多抗爭的勇氣。

在風暴中一直吶喊,在憤怒中持續出拳,且停駐,且前行。我們也相信,這吶喊聲在2024年,接下來的每一年,都不會停歇。就像上野千鶴子說:

我們必須儘可能向更多人傳遞自己的主張,改變常識。我們唯有繼續吶喊,改變世界,因爲如果不這樣做,世界將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倒退回去。

圖源:一條

我們深知,逆着河流前行,好不容易纔一步步走到這裡。

倒退回去,絕對不行。

也是這一年,她姐從後臺的私信裡聽到了遠方無數姐妹的聲音,有疑惑,有求助,有鼓勵,還有更多和她姐站在一邊、抱在一起的溫暖記憶。

你看,2023年我們已經一起跨過來了。

所以接下來的這一年,我們依然要站在一起,爲了自己,也爲了母親們、姐妹們、女兒們去書寫,去創作,去發聲,去改變。

讓女性的聲音刺破現實,繼續迴響。

點個“在看”,2024,繼續勇敢,接着吶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