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28萬億元
經濟日報北京1月10日訊(記者董碧娟)在10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2024年財政運行總體平穩,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28萬億元,發行4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總體看全年可以實現收支平衡。
財政支出結構更加優化。廖岷介紹,2024年前11個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超3.8萬億元,教育支出超3.6萬億元,兩項合計7.4萬億元,約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三分之一。
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介紹,穩就業方面,2024年,中央財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億元,支持各地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着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2024年前三季度,通過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和穩崗返還兩項政策,共向企業釋放政策紅利超過1500億元。2024年,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業務規模達到1.41萬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絕大部分用於支持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應就業羣體約1200萬人。
化債工作系統性、整體性推進,地方資金鍊條進一步暢通。“爲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我們制定實施了近年來力度最大的一攬子化債方案,合計安排12萬億元政策資金。”廖岷介紹,2024年的2萬億元置換額度已全部發行完畢。2025年的2萬億元置換債券,已啓動相關發行工作。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完善。比如,用作項目資本金的領域增加了新範圍。“從原來的17個行業增加到22個,新增了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衛生健康、養老托育、貨運綜合樞紐、城市更新等5個行業以及一些細分行業。同時,以省份爲單位,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專項債規模上限由25%提高至30%。”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介紹,範圍擴大了,規模佔比也擴大了,這都有利於地方政府提高投資能力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
此外,在10個省以及雄安新區開展項目“自審自發”試點,賦予地方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提高債券資金髮行使用進度和配置效率。允許地方在專項收入和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外,依法分年安排財政補助資金,以及調度其他項目專項收入、項目單位資金、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確保按時足額還本付息。
“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體現在‘力度、效率、時機’3個方面。”廖岷表示。在力度上,用好用足政策空間,加強逆週期調節。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強度。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財力、兜牢“三保”底線。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包括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
在效率上,大力優化支出結構,更加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加大對穩就業的支持,通過推動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保體系、培育新的消費行業、改善消費條件等來支持提振消費。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對教育人才、科技攻關、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等領域的支持。
在時機上,做到主動靠前發力,增強政策前瞻性和針對性。加快支出進度,儘快形成實際支出,帶動更多社會投資,讓政策發揮最大效能。廖岷表示,面對內外部環境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財政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工具。將密切跟蹤國際國內形勢,適時進行科學設計和動態調整,梯次拿出政策“後手”,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