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東省委一號文件發佈

(原標題:2024年山東省委一號文件發佈)

中共山東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

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現結合山東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做好2024年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囑託,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爲引領,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爲新時代新徵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全力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全力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和美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強化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片區建設,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三農”新篇章。

一、深化單產提升,全力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1.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深化“齊魯糧倉”建設,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億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實施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開展區域性整建制“噸糧”“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完成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支持引導鹽鹼地大豆種植。落實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產能激勵、產糧(油)大縣獎勵、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範圍,實現三大主糧全省覆蓋。

2.深入挖掘農業生產潛力。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圍繞現代設施農業、畜牧業、海洋漁業、鹽鹼地綜合利用等深入挖潛。推進老舊低效農業設施改造升級,佈局一批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推進老舊果園更新。實施設施畜牧現代化提升行動,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7%以上,肉蛋奶產量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推進陸基漁業設施提升、深遠海智能養殖漁場建設,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高水平建設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穩定在900萬噸左右。“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深入實施國家鹽鹼地等耕地後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實施現代設施農業貸款貼息政策。

3.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研究制定耕地佔補平衡管理相關政策,堅持“以補定佔”,將省域內穩定利用耕地淨增加量作爲下年度非農建設允許佔用耕地規模上限。健全補充耕地質量驗收制度,完善後續管護、再評價機制。分類穩妥開展違規佔用耕地整改復耕,細化明確耕地“非糧化”整改範圍,合理安排恢復時序。因地制宜推進撂荒地利用,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對確無人耕種的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多途徑種好用好。嚴厲打擊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續整治“大棚房”。

4.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適當提高高標準農田省級投資補助水平,取消對產糧大縣資金配套要求,強化建設全過程監管。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直接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加快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實施11處大型灌區、12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加強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建設及短期預警和中長期趨勢研判,健全農業防災減災救災長效機制。

5.提升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提振行動,開展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示範。推進現代種業振興,實施農業良種工程,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與創新利用,開展生物育種關鍵技術攻關,培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發揮國家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作用,新培育耐鹽鹼植物新品種(系)30個以上。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加大現有先進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力度,加快研製高端、智能、急需農機裝備,建設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健全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體系,全省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條件建設,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

6.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提升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着力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提升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生產經營水平,建設示範場、示範社3萬個左右,增強服務帶動小農戶能力。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規範提升。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生產、勞務等居間服務。

7.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健全農產品全產業鏈監測預警機制。深化綠色倉儲提升行動,全省完好倉容保持在4170萬噸以上。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推進全鏈條節糧減損。大力提倡健康飲食,健全部門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爲。

二、深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力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8.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調整省定防止返貧監測標準,實行常態化監測預警機制,確保應納盡納。對存在因災返貧風險的農戶,符合政策規定的可先行落實幫扶措施。加強農村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監測預警,按規定及時落實醫療保障和救助政策。健全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落實困難家庭學生各學段資助政策。開展農村低收入羣體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存量危房納入改造範圍。動態調整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羣衆救助保障水平,加大困難重度殘疾人幫扶力度。研究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並軌。

9.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各級財政保持銜接鄉村振興資金投入總體穩定,強化幫扶項目資產管理。完善就業幫扶車間建設與運行規範標準。滾動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紮實推進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力爭實現應貸盡貸。落實富民生產貸相關政策,穩步擴大齊魯富民貸規模。深化對口支援工作,加強東西部協作。持續開展省內協作幫扶。

三、聚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10.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深入挖掘“土特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石榴、黃精、桑黃等特色產業,開展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遴選培育。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開展糧食、設施蔬菜(含食用菌)、林果、畜禽、漁業等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試點,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11.優化升級農產品加工業。實施農業龍頭企業提振行動,新認定一批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培優培強領軍企業100家。推進農產品加工設施改造提升,支持區域性預冷烘乾、儲藏保鮮、鮮切包裝等初加工設施建設。推動預製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12.推動農業數字化提質。推進現代設施數字化改造提升,建設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00個以上。建設省級數字農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培育農村電商,引導“齊魯農超”等農副產品展示交易平臺做大做強,推進縣域電商直播基地建設。深化數字鄉村試點建設。

13.推進農業綠色生態發展。全面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爭創國家級生態農場20個。開展一批種養循環、廢棄農膜回收儲運全覆蓋試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穩定在95%、90%以上。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控制和產品檢測,提升食用農產品源頭質量安全水平。開展獸用抗菌藥物綜合治理,深入推進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強化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防控。

14.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實施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建設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商貿中心、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設施項目50個以上。評價認定省級現代流通強縣。加快建設冷鏈物流基地,佈局建設縣域產地公共冷鏈物流設施。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促進農村客貨郵等融合發展,縣級快遞物流園區實現全覆蓋,鄉鎮快遞共配中心和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覆蓋率達到80%。實施農產品寄遞銷售“創牌”工程。健全完善農資倉配體系。

15.擴大農業開放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推介“好品山東”農產品。建設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省級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度融入重點區域“菜籃子”建設。持續開展“魯品進粵·粵品入魯”活動。推動農業“走出去”,培育跨國農業企業集團。高水平建設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推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農業開放發展。支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會展品牌。

16.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新建旅遊民宿集聚區10個、精品文旅名鎮20個,培育一批鄉村旅遊目的地。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推動產業鏈條向農村延伸,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實施女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打造特色勞務品牌、鄉村振興勞務基地。開展農民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加強拖欠農民工工資源頭預防和風險預警,完善根治欠薪長效機制。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擴大勞務報酬規模。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四、聚力片區示範引領,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水平

17.加強鄉村規劃。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報批。以縣域爲單位,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可單獨編制,也可以鄉鎮或若干村莊、片區爲單元編制,不需要編制的可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通則式管理規定。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實效性、可操作性和執行約束力,強化鄉村空間設計和風貌管控。

18.強化示範片區建設。以村和片區爲基本單元,因村因地而宜,統籌部門政策項目和社會資源向片區集聚,以發展產業爲重點,全要素推進鄉村“五個振興”,推動片區內黨建聯合、資源整合、產業融合、人才聚合,啓動建設省級示範片區70個左右。堅持分類施策、點面結合,以羣衆需求爲導向,先易後難、逐步延伸,聚焦農村短板弱項,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羣衆可感可及的實事。

19.深入實施農村基礎設施網建設行動。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7000公里,改造危舊橋樑300座。深入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平原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山丘區加強中小型供水工程規範化建設和改造,多措並舉降低農村供水管網漏損率,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規模化供水率分別達到99%、93%。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推動農村分佈式新能源發展,加強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高公共充電站鄉鎮覆蓋率。加快鄉村“雙千兆”網絡建設,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達到95%以上。

20.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面提升農村改廁質量,健全農民參與和長效管護機制。新增完成235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任務。因地制宜採取符合農村實際的污水治理模式,規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持續推進農村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完成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項目,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20個以上。加強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排查和源頭治理,對新發現的分類納入監管清單,有序開展治理。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完善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

21.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建設,遴選省級強鎮築基行動試點鄉鎮60個以上。實施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達到優質服務推薦標準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比例保持在35%以上,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達到200家。高標準建設1萬個村衛生室,實現服務能力提升、醫療保障提升、診療環境提升。穩步提高鄉村醫生中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比例。選派100名“業務院長”下沉鄉鎮衛生院,組織萬名醫護進鄉村。啓動實施全省鄉村醫生中醫藥適宜技術等綜合能力全覆蓋培訓三年行動。持續提升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逐步提高縣域內醫保基金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比例,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積極發展農村老年助餐服務。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省“一村一年一場戲”免費送戲下鄉達到6萬場以上。加強農村生育支持和嬰幼兒照護服務,深入實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做好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關心關愛服務。

22.推動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增強縣城綜合承載力和治理能力,加強中心鎮市政、服務設施建設,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健全完善城鄉協作發展機制,因地制宜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常住人口全部納入住房保障政策範圍。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濟青局部片區建設,探索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五、聚力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23.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全面深化鄉村振興專題培訓,實施村幹部隊伍提升專項行動,開展鄉鎮黨政正職全覆蓋培訓和農村黨員進黨校輪訓。深化村級黨組織晉位提升工作,打好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收官戰”。深入實施“萬村共富”計劃,因地制宜探索搭建“強村公司”等平臺,促進鄉村經營發展。深化村黨組織“跨村聯建”,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加強鄉鎮對縣直部門派駐機構及人員的管理職責,加大編制資源向鄉鎮傾斜力度,縣以上機關一般不得從鄉鎮借調工作人員。進一步整合基層監督執紀力量,推動完善基層監督體系,促進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持續深化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長效機制,推進“清廉村居”建設。

24.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加強村民委員會規範化建設,深化村級議事協商活動。嚴格實行上級部門涉基層事務准入制度,健全基層職責清單和事務清單。規範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創建示範村鎮,推廣積分制、清單制、“信用+”等有效方式。

25.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化鄉村文明行動,倡樹美德健康新生活,推進美德信用進鄉村。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推進高額彩禮、大操大辦、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廣泛開展美麗庭院建設、“最美家庭”尋找等活動。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推進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挖掘整理和保護利用。開展農民豐收節、春節鄉村文化旅遊節、黃河大集等活動。堅持農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羣衆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舉辦農村社區運動會、農民運動會5000場次以上。

26.深化平安鄉村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嚴厲打擊農村地區涉黑涉惡違法犯罪。持續開展打擊整治農村賭博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加強電信網絡詐騙宣傳防範。開展農村道路交通、燃氣、消防、漁船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治理攻堅。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深化村(居)法律顧問工作。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提質增效

27.健全完善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堅持“三農”重中之重地位,改革完善我省“三農”工作體制機制,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壓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體系建設,配齊配強力量,強化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職責。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召開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觀摩會。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深入調查研究,推動解決農民羣衆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優化各類涉農督查檢查考覈,突出實績實效,減輕基層迎檢迎考負擔,完善對市縣、省直部門考覈評價機制。印發實施新一輪鄉村振興規劃。

28.深化農村改革創新。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範化試點,嚴格控制農村集體經營風險。對集體資產由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登記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名下按規定實行稅收減免。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供銷社綜合改革等。

29.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把農業農村作爲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創新投融資機制,確保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政府債券支持範圍。出臺金融支持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綜合運用信貸、證券、期貨、保險等支持鄉村振興。發揮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探索建立投貸聯動合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有效防範和糾正投資經營中的不當行爲。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涉農資金項目監管,嚴厲查處套取、騙取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爲。

30.保障農業農村用地供給。在耕地總量不減少、永久基本農田佈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穩妥有序開展以鄉鎮爲基本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合盤活農村零散閒置土地。合理保障鄉村產業發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宅基地等用地需求。規範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完善掛鉤節餘指標調劑機制,掛鉤節餘指標收益及時全部返還項目區農村。

31.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組織引導科技、教育、衛生、文化、農業、金融、社會工作等方面人才到基層服務。加強高等教育新農科建設,加快培養農林水利類緊缺專業人才。培育高素質農民。深化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遴選培育一批優秀青年校長重點補充到鄉村學校任職。推廣醫療衛生人員“縣管鄉用、鄉聘村用”。

32.凝聚社會力量。深入實施國有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深化國有企業和片區結對合作。持續推進“民主黨派助力鄉村振興縣區行”活動、“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行村莊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交由村集體或農民實施,通過以獎代補、先幹後補等方式,讓農民充分參與、真正受益。

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真抓實幹,推進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不斷取得新成效,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