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有望投入使用?本田全固態電池生產線公開

在國內,有關固態電池的重大消息,還是上次智己L6上市時公佈的搭載固態電池量產車型。

該項技術由上汽和清陶能源合作打造,超過130kWh的容量以及高達300Wh/kg的能量密度,引起廣泛關注。只可惜,這款車說好在今年10月交付,但至今依舊沒什麼消息。

反觀一向在電動汽車領域“沒什麼建樹”的日本品牌,最近有關固態電池的喜訊不斷。

以本田爲例,公開了面向量產化的自研全固態電池示範生產線,並且向外界公佈,本田的這條生產線將在2025年1月啓用,主要用於全固態電池量產工藝的技術驗證,同時還將確定電芯的基本規格。

這家工廠位於日本栃木縣的本田技研株式會社,建築面積大約在27400平米,在今年春節前後竣工投入使用。

相比目前常見的液態或半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的使用前景非常廣泛。除了汽車,還能進一步應用於摩托車和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本田的目標是,到2050年,努力實現旗下產品和企業生產的碳中和。

中國都搞不定的固態電池技術,日本就能搞定?

當然不是,一些核心的科技,本田也在摸索中,並且所謂的2025年投入使用,也存在巨大變數。

首先,固態電池相比傳統電池,有着能量密度高、低溫放電性能好等優勢。但因爲結構原因,全固態電池使用固態電解質取代了電解液和隔膜。這在提升了電池安全性的同時,卻帶來了另外的技術難題——固-固接觸使得電極和電解質之間的接觸面積變小,導致更高的界面電阻。

簡而言之就是效率不高,充入100kWh的電能,釋放出來的可能只有90kWh。

其次,固態電池的成本以目前的商業化技術來看錶現並不出色。之前蔚來推出的150kWh半固態電池,成本在30萬元以上,因此只推出了電池租賃業務,並未真正開放購買。

究其原因,較低的良品率是問題根源。只有降低製造成本,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因此,日本量產固態電池的消息,大概率是顆煙霧彈,憑藉日本在動力電池方面的技術儲備,實現這項技術的大規模低成本量產,可能性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