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碳排 內政部表揚首宗近零碳建築

至5月底止,全臺綠建築數量已達1萬0,675件,每年約可減少相當於9萬公頃人造林,約3.3個臺北市面積,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爲國際間推動綠建築最有成效的國家之一。

吳堂安指出,爲配合2050淨零排放目標,內政部自今年1月1日起,將建築能效依節能成效分爲7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爲近零碳建築,可達到最高的建築節能效率,而首例取得最高等級的近零碳建築的有2件,第一件爲便利商店類的統一超商安同門市,因其自主進行建築耗能評估與改善,落實綠色營運。

另一件爲辦公及大型空間類的國立成功大學運璇綠建築科技大樓,其導入各式綠建築設計手法,具有極優異的節能成效,並於2022年獲聯合國入選全球七棟零碳建築之一,成爲全球建築物減碳典範。

吳堂安指出,內政部推動淨零建築,由公有建築物帶頭做起,引導民間建築跟進,且隨着企業對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日益重視,民間企業紛紛響應政府綠建築政策,已有許多民間案件陸續完成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對於推動綠建築節能具重大貢獻的標竿企業、建築師事務所及專家學者,今日也予以表揚,希望藉由這些示範案例,能帶動更多企業踊躍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以激發全民的重視,共同邁向2050淨零建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