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後,也該承認《喜劇之王》的平庸了吧?

感謝慷慨解囊的朋友們的打賞,我的推薦,我的認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堅持的動力,非常感謝

1990年,周星馳靠着一部《賭聖》爆火,並在擁擠的香港電影圈長盛不衰,更是在1992年創造了周星馳年的神話,成功奠定“雙週一成”的格局。

在周星馳最巔峰的那幾年,他可以拳打成龍,腳踢周潤發,隨便拍攝的爛片都能躋身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年度前十。可是,1993年,周星馳的《濟公》被認爲是香港電影由盛轉衰的導火索;1995年,被寄予厚望的《大話西遊》系列失利;1997年,周星馳客串出演卻被剪成主角的《算死草》更是爛出新高度。

也許是《算死草》過於爛了,也許是周星馳感受到了欺騙,又或者是周星馳想有更多發展。於是,從此以後,周星馳逐漸不再接受他人執導作品,在《行運一條龍》之後,推出了他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也是周星馳情感最炙熱的電影——《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由周星馳自編(曾瑾昌、李敏、鄭文輝等聯合編劇)、自導(李力持聯合執導)、自演(莫文蔚、張柏芝聯合主演),於1999年2月13日在香港上映,以2985萬港元的票房獲得1999年香港年度票房冠軍。並在2022年榮登“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百年百部優質電影名單。

除了票房獲得冠軍以外,本片目前在豆瓣上有102.6萬人爲其打出了8.8的高分,位列豆瓣電影top 250 第88名。

但高票房與後來的高評分並不意味着電影本身質量的成功,本片在次年的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僅有張柏芝獲得了一個最佳新演員的提名。不僅顆粒無收,更可憐的是,連張柏芝的最佳新演員獎都是靠着《星願》拿的,而不是《喜劇之王》。

從電影本身來說,《喜劇之王》並不是一部好電影。本片整體故事散漫,缺乏一個核心焦點,電影劇情割裂,有種說不出的矛盾感。同時,本片雖然號稱《喜劇之王》,但是在故事基調上有一股悲劇感瀰漫全片,但又不徹底悲傷,在喜劇與悲劇之間遊離。

本片的演員演技也並不突出,尤其是周星馳,雖然他在電影的片段裡呈現了悲傷、喜悅等多種神態,但整體情緒過於平淡,缺乏一種感染力。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如果只看故事、劇情、表演,本片甚至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平庸地電影,評分只能在6—7分之間。但《喜劇之王》與《大話西遊系列》一樣,劇情雖然不算好,但電影中存在的那股炙熱的情感卻能夠刺痛每一個自卑的人,這種感情濃烈到能夠讓人忘記電影所有的缺陷,忘記所有客觀評價,只是沉浸在自我內心的傷口裡無法自拔。

今天,我們就先一分爲二的看待《喜劇之王》,分析這部神作,爲什麼會在當年的頒獎季上被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等拋棄。

以下嚴重劇透,建議沒看過的朋友,先去看本片,再來看落雪推薦!(沒有渠道的朋友,可以在菜單主頁點擊落雪觀影)

1、散漫的故事

電影是一門講故事的藝術,而周星馳則是一位非常會講故事的導演,尤其是在《功夫》裡的反轉設計,更是讓落雪直呼驚豔。

但是在《喜劇之王》裡,這部傾注了周星馳所有心血的電影,卻是一部“感覺”大於故事的電影。周星馳太想呈現一個真實的自己,導致整部電影的故事淪爲“感覺”的附庸,讓故事失去了核心焦點,有種信馬由繮的散漫割裂感。

本片講述龍套演員尹天仇一心想要成爲一名演員,但卻因爲太想展現自己,又總是在拍攝過程中闖禍,讓自己連一個龍套角色都拿不到,管理盒飯的場務也始終欺負自己。在教妓女表演的時候,他與柳飄飄相愛,而他的事業也恰好遭遇了扶搖直上與突然墜落的打擊。最終,尹天仇終於認識到了自己沒有表演的天賦。

本片的核心,其實是尹天仇追逐演員夢想的故事。然而電影最打動觀衆的,不是尹天仇對演戲的執着,也不是他爲了表演的付出,或者是在表演過程中遇到的酸甜苦辣,反而是他與柳飄飄之間的愛情故事。

那句“不上班行不行?”和“我養你啊”感染了無數觀衆,也直接說明了周星馳在主線故事上的失敗。

這種支線故事搶了主線故事風頭的核心原因,就是導演的故事結構太過散漫,他既想表現兩顆孤獨靈魂的救贖,也想表演龍套演員的掙扎,更想提及演藝圈存在的黑暗潛規則。也就讓主線故事始終處於壓抑、痛苦之中,這種壓抑原本應該有一次爆發,有一次反轉。但是周星馳過於沉浸於自己自卑的悽苦感之中,少了對主線故事的把握。

也就導致本片的支線愛情搶了主線故事的風頭,但是導演卻沒有足夠的內容來豐富支線故事。而本片的主線故事又不足以撐起整部電影,就讓本片有種支線大於主線,支線不夠完整、主線沒有力量的散漫破碎感。

於是,導演爲了讓主線故事不至於進一步弱化,也讓電影在長時間的壓抑與痛苦之中迎來一次爆發,就設計了一場臥底戲碼來對主線故事進行一個總結,也讓電影有一次情感上的轉變與昇華。

“我比那些所謂演員更加專業、更加高尚、更有技巧,因爲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演戲,雖然我沒劇本,但我絕對不會NG,因爲我NG可能會沒命,我纔是最應該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可是這場戲的設計又讓電影徹底走向了一種毫無緣由的割裂感之中。

臥底確實是最佳男主角,他們的故事沒有NG,值得尊敬。可是那與尹天仇有什麼關係呢?臥底又與劇場有什麼關係呢?達叔飾演的臥底要找人演戲,又與尹天仇有什麼關係呢?爲什麼一定要找尹天仇呢?

可以說臥底戲份設計十分突兀,沒有任何劇情鋪墊,沒有前因後果,甚至沒有任何邏輯關係。達叔是臥底,要竊聽匪徒資料,可是匪徒又不是演職人員,也沒有住在片場,那他在片場臥底的意義是什麼呢?他一開始針對尹天仇又是爲什麼呢?他明明知道尹天仇演技稀爛,卻還是找到了他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臥底故事、槍戰戲份的出現,可以說極其突兀,沒有任何理由。僅僅只是尹天仇的演員故事遭遇打壓之後,一定需要一個轉折、一個昇華來承接故事情感,所以就胡亂編了一個結局故事。

所以最後就導致主線故事與支線故事的散漫,讓電影既不是勵志片,也不是愛情片,缺少一個承載整部電影的核心觀點。而臥底故事的出現,又讓整部電影有種莫名其妙的敷衍感,讓電影有非常強烈的割裂感。

另外,本片除了故事上的散漫與割裂外,其實周星馳的演技也極大限制了本片。

2、拉胯的演技

演技認可,始終是周星馳心中過不去的坎。他在《大內密探零零發》裡調侃,在本片裡也借大叔的話表達了對演技獎項的期許,但他在《喜劇之王》中的演技着實一言難盡,尤其是與第一次演戲的張柏芝相比。

張柏芝飾演的柳飄飄,既表現出了學生的純真,又表現出了喜劇女主的誇張做作,更細膩展現了女主的氣憤、委屈、恐懼、自卑等。尤其是她與尹天仇過夜後卻看到尹天仇擺出的過夜費時,從喜悅到生氣的微表情,都展現了張柏芝高超的演技;以及她因爲拒絕顧客被打到滿臉傷痕,而尹天仇一襲西裝,還與當紅女星在一起時的故作鎮定、擔憂都被她演了出來;最後她等尹天仇回家時故作堅強的心虛更是被她拿捏的淋漓盡致。

可以說張柏芝讓人看到了最多面,又最真實的柳飄飄,於是她拿到了最佳新演員的提名。但是周星馳的演技與張柏芝相比就明顯相形見絀了。

周星馳演得並不差,他完美展現了一個自卑者的膽怯、心虛與痛苦,但是這種多面情緒卻始終被他以一種近乎平淡的方式呈現,如果不是故事情緒到位,很難從演員身上感受到人物情緒的變化,在與張柏芝對戲時,更是被無情碾壓。

尤其是他起牀以後看到柳飄飄坐在牀邊宛若女神,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而想要支付對方費用時,那種看見女神的喜悅,感覺自己配不上對方的自卑、焦急等待時的痛苦,他都沒有傳遞出來。站在窗邊不敢看柳飄飄離去的心碎感,也都沒有完全呈現出來。

在整部電影中他始終以一種悲傷的平和來處理人物情緒,沒有發自內心的悲傷,也沒有發自內心的開心,如果不是與前後故事串聯,你都不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

以全片最有力的“鼻涕戲”爲例,觀衆甚至會發現同機位、同景別的兩個鏡頭中,第一個鏡頭裡的眼淚,在第二個鏡頭裡就沒有眼淚與淚痕了,只有搶戲的鼻涕。這點就與成龍的漲紅臉、真喝酒等有非常大的差別,也着實難以讓人看到周星馳對演技的執着。

而周星馳在整部電影中最有演技與感染力的一段,就是主演資格被取消,收回劇本時,尹天仇死命抓住劇本脫手後的因爲用力、憋氣而導致的臉部發紅,以及手上的無意識動作。尹天仇通過漲紅的臉說明前面的搶劇本真的用力了,而劇本沒有後手上的無意識動作則說明了內心的空虛。

可以說整部電影裡,除了這一場戲的一兩個動作能夠看到男主情緒以外,整部電影裡的周星馳都極爲平淡。連那句“我養你啊”都少了一種拼盡全力終於說出來的決絕感。

因此,從理性角度來說本片的故事結構鬆散、結尾故事有割裂感,周星馳演技還沒有代入感,讓這部《喜劇之王》處於一種無法驚豔的平庸之中。

但周星馳電影最有魅力的地方,其實是與觀衆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這種共鳴可以讓觀衆忽視一切,能夠讓觀衆在故事裡感受內心無與倫比的刺痛,而這纔是《大話西遊系列》、《喜劇之王》等片明明故事不夠好,卻被英明奉爲圭臬的根本原因。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覺得落雪說的還有幾分道理的,就請轉評贊,隨便給一個,想從不同維度瞭解一部電影,想看好電影的話,麻煩大家關注落雪,謝謝!

感謝各位老師的打賞,相比於不多的幾元錢,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認知能得到您的肯定。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賞,是生命中難得的快樂。無以言謝,卻也只能說一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