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關稅,比亞迪放棄美國市場,失去比亞迪,美國會失去什麼?

彭博社報道,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在面臨更多限制措施之前,考慮放棄美國市場,轉而投向拉美市場。

2022年8月16日,拜登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IRA)》,目的是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美國本土汽車企業,同時將中國電動車企業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比亞迪執行副總李柯表示,此法案會減緩美國電動汽車普及率,美國消費者無法購買到最“實惠”的產品,因此美國市場不在比亞迪考慮範圍內。

根據美國關稅政策,中國電動車企想要進入美國市場,需要繳納27.5%的關稅,同時還要面對特斯拉的狙擊,還有可能遭到美國政府的安全調查。

這些調查不僅僅包括整車,還包括零部件,有可能因爲一個配件導致整批車輛無法賣到美國。

比亞迪等中國車企權衡再三後,決定放棄美國市場,轉而投向容易進入的拉丁美洲市場。儘管拉美市場規模較小,但政策寬鬆,競爭力也小,同樣有利可圖。

上汽名爵計劃投資超百億人民幣在墨西哥建設一座汽車工廠;比亞迪也計劃在墨西哥建造一座年產15萬輛的汽車工廠,奇瑞更是豪擲860億人民幣在墨西哥建立一座電池廠。

三家中國車企在墨西哥的總投資將超過千億人民幣。

IT之家還注意到,比亞迪已經在墨西哥市場投放了漢、唐、海豚、海豹、宋 PLUS等多款車型,包括部分純電大巴、底盤產品。

如果資金投向拉美市場,那麼美國的新能源產業鏈要出問題了。

美國是一個汽車大國,擁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百年車企,在燃油車實力上非常強大,然而因爲美國的貿易保護,導致這些車企思想陳舊、不思進取。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美國老牌車企錯失了先機,回過頭來發現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已經是電動汽車的領導者了。

於是調整佈局準備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但隨即遭到了汽車工人的反對,他們在工會的支持下走上街頭罷工,要求車企延緩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

爲了大選,拜登也不得不站臺作出表態,但是時代發展是不會等待任何人的,美國車企可能註定要錯失這場汽車變革的盛宴。

在沒有做好準備之前,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比亞迪的進入,因爲他們不敢想象一旦比亞迪進來的話,自己會面臨什麼?

所以美國財長耶倫來到中國“討要說法”,說什麼中國新能源汽車價格太低,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要制廉價商品氾濫的問題等等。

實際上,美國阻止比亞迪的進入,就是要親手毀掉建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機會。

要知道,特斯拉進入中國的時候,不僅享受了15%的所得稅優惠,還拿到了35億的貸款,同時以極低的價格拿下了一塊86萬平方米的土地,上海市政府還爲其提供了配套設施。

這樣的待遇着實讓本土車企眼紅了,很多網友不明白爲什麼對一家海外企業“這麼好”。

目的只有一個,引進特斯拉,共同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現如今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特斯來汽車95%的配件來自於中國企業。

電機、逆變器、齒輪箱、熱泵組件、八通閥、自動駕駛電腦等諸多零部件均來自中國製造。

上海、蘇州、寧波等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了電池、車規級芯片、自動駕駛、精密加工、汽車內飾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同時,特斯拉培養了大量的中國技術工人,聰明、熟練、勤勞,並且經驗豐富,也誕生了許多尖端技術人才、管理人才。

依靠產業鏈、人才,小米也能造出電動汽車,如果沒有中國強大電動車產業鏈,我想海外企業一定會想盡辦法阻撓小米,至少會讓小米SU7在價格方面失去優勢。

而反觀美國,就是因爲缺少“這種鮎魚”,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非常薄弱,以至於蘋果砸了2000多億都造不出電動汽車。

蘋果曾驕傲的說,寧德時代、比亞迪想要供貨,必須在美國建廠,而且美國工廠的產品只能供給蘋果公司。

鑑於蘋果的強勢,以及美國的稅收政策,寧德時代、比亞迪直接拒絕成爲其供應商,其他供應商自然也擔心“羊入虎口”,而美國本土又不具備造車條件,最終蘋果黯然退出新能源汽車市場。

隨着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的出臺,中國新能源車企、零部件廠商徹底死心了,直接放棄了美國市場。

美國也錯失了建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大好時機。

打不過,我就阻止你進來,貌似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最終把自己“封鎖”起來,失去的只會更多。

美國最終要成全日韓車企

隨着中國車企在新能源市場的高歌猛進,歐美車企突然選擇了集體撂挑子。

奔馳放棄2030年全面實現電動化的計劃,福特推遲120億美元的電動車計劃,寶馬也在歐洲暫緩實施電動化。

整個歐盟、英國將淘汰燃油車計劃推遲至2035年,美國汽車工人直接罷工,要求政府推遲電動車計劃。

好像在說,我們都不玩電動汽車,看你(中國)怎麼玩?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首先,技術的發展是無法阻擋的,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多麼強大,當年諾基亞手機市場佔有率達到了38.6%,相當於現在的三星+蘋果,但錯失智能手機,最終失去全部市場。

美國汽車廠商如果固步自封,最終也會淪爲諾基亞。

其次,封鎖了中國車企,也未必能成全美國車企。

知名汽車網站Car & Driver發佈了《2023年美國輕型車銷量報告》,總銷量達到1560.8萬臺,日系車銷量達到了554萬臺,佔比超過35%,已經和美系品牌平起平坐。

豐田更是憑藉224.8萬輛,成爲美國市場第一大汽車廠商。

韓國現代、起亞在美國市場上合計超過243萬輛。

細分市場上,SUV方面,“日系三劍客”毫無意外地拿到了冠軍、亞軍、季軍。

美國政府出臺了系列政策,旨在保護美國汽車廠商,結果卻便宜了日韓車企。

最後,新能源汽車除了節能環保外,還擁有強大的智能性能,包括但不限於自動駕駛、AI、自動泊車等等。

這樣的產品自然是極具誘惑力的,美國消費者自然也是有需求的,特斯拉銷量不足,怎麼辦去最近的拉美市場購買。

結果又把機會白白讓給了拉美國家,自己出了高價,還沒有產業鏈。

總的來說,比亞迪放棄美國市場,對自身影響並不大,因爲中國、拉美、歐洲、非洲、日韓足夠比亞迪馳騁了。

而美國在阻擋比亞迪進入時,也失去了建造本土產業鏈的機會,即便是特斯拉也要依靠中國產業鏈,而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在缺少產業鏈的情況下,電動化進程將會大大減緩。

機會稍縱而逝,美國燃油車三巨頭,或最終步諾基亞手機的後塵。

我是科技銘程,喜歡就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