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害全臺三級警戒? 華航機師嘆「背鍋」:破口不在我們

華航機師對於輿論獵巫」感到相當無奈。(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曾俊豪專題報導

全臺三級警戒屆滿一個月,回顧此波疫情起源,輿論多把矛頭對準華航在桃園諾富特的羣聚案,不過,有華航機師對於成爲破口感到沮喪與憤怒。他透露,「3+11隔離方式去年就存在,真正的風險也不是我們,如果民衆這一年有入境體驗,就會知道臺灣的入境隔離有很大問題,那纔是最大的破口。」

立法院週五針對「紓困4.0追加預算案」三讀,國民黨提議公開「3+11會議記錄」遭到民進黨封殺,引起輿論譁然。事實上,「3+11會議記錄」之所以受矚目,就是因爲被認爲是此波疫情的「源頭」,但撇開政治因素不談,被視爲「疫情破口」的華航機師,私下大都感嘆成爲疫情獵巫的受害者

▲▼在野黨認爲,「3+11」是此次防疫破口。(圖/記者屠惠剛攝)

一名負責執飛貨機資深機師H向《ETtoday新聞雲》指出,成爲箭靶的「3+11」其實早在去年三月下旬就已經開始實施,卻沒幾個人知道,「年底的時候,因爲長榮紐籍機師趴趴走,讓本土零確診破功,所以才更改成爲7+7的隔離規定。」

他解釋,「7+7」對臺灣2千多名機師最大的影響,就是在居檢期間可以連續派班,且間隔不受三天限制,只需符合最基本的民航法規,「也就是說,飛行員雖然處於居檢狀態,不能出門卻可以上班,而且歐美的跨洋班回臺後,最快18小時就能再飛出去。」

資深機師H說,這段期間,有的同仁每個月都飛快100個小時,「北醫職場心理科做數據,發現這樣下去會出事,恐成爲飛安問題、掉飛機。雖然今年三月又變成5+9,四月中爲了帛琉旅遊泡泡,再調整回3+11,但對飛行員來說都一樣。」

至於檢疫規定,他提到,其實對機師在國外的接觸都沒有什麼影響,「去年三月到年底,機組組員境外的行動範圍被限制在旅館內,主要考量組員有出房間取餐的需求,但今年1月1日開始,機組組員連房門都不能出。像我們在美國的時候,有的飯店只給一次性的卡,出去就不能用;有的則是連卡都不給,讓你直接檢疫到結束。」

他還提到,臺灣的機組人員當地幾乎算是「零接觸」,因爲只會遇到地勤海關、接駁車駕駛與飯店櫃檯,由於對方都有防疫保護,要說會成爲「染疫破口」,實在太牽強。「反觀臺灣入境的隔離舉措,不管是機組人員或境外旅客,沒有篩檢,入境後可自由在機場移動,再到市區的防疫旅館。」他反問,「如果這不是破口,什麼纔是破口?」

▲桃園諾富特飯店羣聚事件,引起輿論譁然。(圖/記者沈繼昌攝)

另一名自嘲正在服「清零監」的機師D表示,疫情爆發後,華航成爲衆矢之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啓動「清零計劃」,從清零1.0到清零2.0,把所有華航機師招回,停飛14天、關14天,「沒有關完的就是風險組,認爲我們有染疫的風險,關完才能繼續派飛,而且在清零計劃結束前,都不能回家。」

機師D指出,自己已經30多天沒有出門,也就是說,已經30多天沒有見到家人,「試問,有幾個人撐得住?」他透露,現在有些資深的機師,已經提前申請退休,另外也有人申請專案留停,都顯示一年多的超長飛行時數,以及不斷的隔離舉措,對機師身心靈受影響。

當記者問到,是否也有申請專案留停的意願,機師D無奈地表示,「清零2.0之後,公司又有應變措施,設重重限制,年假有超過10天的人,不能申請專案留停,一定要去辦公室親自辦理,問題是,我們現在這種狀況,就是沒法自由移動。」

▲華航機師認爲臺灣入境防疫制度纔是疫情破口。(示意圖/記者任以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