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男子月跑量300公里,醫生:膝蓋……

你3月份的月跑量已經到多少了?

南京大學一越遠附屬鼓樓醫院骨科醫生史冬泉,分享了一位39歲男子平均月跑量300公里,結果膝蓋磨損嚴重的案例。

視頻源自抖音:史冬泉醫生

對此評論區發現很多人認爲跑步不利於膝關節健康,且容易傷膝蓋;但也有部分人認爲大多數人月跑量根本到不了這個高度,所以正常跑步不會傷膝蓋。

視頻源自抖音:史冬泉醫生

有討論就有爭議,誰也說服不了誰。

醫學期刊《骨科與運動理療雜誌》發佈研究:通過調查11萬人,發現在業餘跑者中,僅有3.5%的人發生關節炎症;專業跑者中(職業運動員,馬拉松參賽者)患有關節炎症的也只佔13.3%;而久坐不動人發生關節炎症的高達10.2%!

儘管世事如此,大多數人還是認爲跑步傷膝蓋,或者經歷過跑步膝蓋受傷。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怎樣跑步纔會導致膝蓋受傷,什麼人的膝蓋脆弱,以及如何保護我們的膝蓋。

正確跑步不傷膝

BBC一部記錄片《健身的真相》就對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經常被誤解的運動常識進行了科學說明,其中就有關於跑步是否會傷膝蓋的論證。

BBC 的主持人拿自己做了次試驗,目的是,測試在走路和跑步中膝蓋承受的壓力。

就像好萊塢拍攝各種科幻大片時的場景一樣,主持人身上被貼滿了各種傳感器,並運用了動作捕捉技術,目的是爲了看清身體到底是怎麼運動的,然後主持人在電腦的監控下走走回回、跑跑回回,這樣反覆運動。

測試結束後,接下來就到了萬衆期待的結論分析了。

科學家得到了兩條曲線,其中紅色的那條顯示了跑步時腳步所受到的衝擊,結果正像絕大部分人所認爲的那樣,跑步對膝蓋的衝擊顯然更大。

但先別暗自竊喜,這裡面其實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時間。

儘管相比走路,跑步對膝蓋的衝擊力確實更大,但科學家們也比較了那個力在膝蓋上作用的時間,如果把這一因素加進去,結果讓人大出所料。

通過重新計算得到的柱狀圖顯示,相比走路,你跑每一米所受到的衝擊力實際上是變低了而且低了很多,差不多隻是走路的一半。

這麼看來跑步其實並不傷膝蓋,事實上,在跑步愛好者的羣體中,約有50%-70%的跑步損傷表現爲過度使用性損傷。

跑步可能會遇到膝關節損傷的各種問題,直接原因是過度使用,造成膝蓋反覆過度負荷。具體來說,就是跑步過多、休息過少、跑姿偏差,從而導致運動負荷超出了膝關節的適應能力。

也就是說適當的跑步,非但不會傷膝,膝蓋患關節炎的機率還比那些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要少。

跑步後膝蓋不適

可能是這些問題

落地時膝蓋打直

在跑步落地的過程時,很多人都是直直的落地。

這樣真的很傷膝蓋,因爲只有膝關節適當彎曲時,附近的肌肉羣才能形成自然緩衝機制,減少膝蓋關節軟骨的磨損,並且讓支撐力量傳導到大腿肌羣與核心肌羣。

如果膝關節「打直」了,落地的衝擊就沒有任何削減,全部被膝關節承受。正確的落地姿勢,應該微屈膝蓋,這樣落地時能讓自己得到點緩衝。

注意看膝蓋,始終是微微彎曲的狀態

>>>>過度跨步

這個錯誤動作同樣是發生在落地的時候,當你的腳掌落在臀部的正下方的時候,垂直向下的衝擊力與腿部的力學結構平行,因此不會有剪應力產生。

但當你的腳跨出去的幅度加大,落地點跑到臀部(重心)前方,向前跨得愈遠,剪應力就愈大,傷害發生的機率也就愈高。

剪應力所造成的運動傷害最常發生在膝蓋,由於膝蓋剛好位在大腿與小腿的接合處,當剪應力發生時就會造成不當滑動,滑動引起摩擦和拉扯,久而久之傷害就產生了。

圖爲過度跨步錯誤動作

>>>>力量不足

核心力量不夠,也是導致膝蓋受傷的原因之一。

人作爲一個整體,任何一個部位的健康,都可能影響到其他部位,比如頸椎病可由腰肌勞損引起,踝關節習慣性扭傷可由髕骨勞損引起等等,所以將人看做整體分析便不難理解臀中肌的重要性。

跑步的基礎姿勢是不停交換的單腳着地的動作,其運動鏈的核心就是骨盆的正確位置。試想如果骨盆錯位,在長跑過程中相當於不停的重複這個錯誤的姿勢,疼痛的產生也就理所應當了。

關於提升核心力量,可以閱讀:

>>>>跑量過大

通過前文我們已經瞭解,很多人跑步受傷都是因爲沒有合理的控制好跑量。

《美國運動指南》對於成年人基本運動量的要求是每週應該累計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累計每週參加75分鐘大強度運動。換句話說,只要你是跑步,每週累計75分鐘跑步就足以維持健康。

注意下面這些信號,這意味着你可能跑量太大了:

·跑完後心率和呼吸頻率不能像往常一樣恢復正常,需要更長時間恢復,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說明跑量太大;

·跑完後當晚入睡困難,出現失眠情況,說明跑量過大;

·跑完後1-3天內,出現腿疼、注意力無法集中、膝蓋出現發脹發酸、肌肉僵硬等情況,說明跑量太大

以上標準只要滿足一條就說明跑量過大,需要休息3-5天,待身體恢復後繼續跑步。

>>>>沒有好好休息

遠離傷病,休息是至關重要的。但如果每天都跑步,不休息,則會更容易受傷。

日本富山大學教授、日本田徑聯盟科學委員山地啓司博士在《跑步重點指導》一書中提到:

“跑步如果是以健身爲目的,就要配合休息,否則疲勞過度,身體反而會出現毛病。人體的肌肉在經過較劇烈的運動後,會有一些小損傷和脹痛,一般24-48小時之內,肌體會自行修復,修復之後肌肉反而變得更強壯了。”

當然了,倒不是說,所有人都不能每天堅持跑步。跑得快與慢、距離的長與短,是否舒服,這個還取決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

久坐不動更傷膝

前文我們提到了久坐不動人羣發生關節炎的概率比跑步人羣高很多,這是因爲長期 久坐會影響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從而造成膝關節滑液分泌不足,時間長了會造成關節磨損、老化、甚至骨質增生。

如何自我檢查膝蓋是否健康

現在我們知道科學合理的跑步是不會患上“跑步膝”的,但是就像不摔跤學不會走路一樣,很少有人能夠做到跑步從來不受傷。

避免受傷,一是我們前面說到的注意跑姿、跑量,另一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警惕膝蓋發出的求救信號。越早發現,越有利於恢復。

>>>>一個動作判斷你的膝蓋是否健康

你能像鴨子一樣走路嗎?動作很簡單,首先緩慢下蹲到最深,然後模仿鴨子將左右腿交替蹲着向前走。

圖片來源: 丁香醫生

·在下蹲過程中,如果感覺到膝蓋前方想針刺一樣疼痛,或者膝蓋感覺酸脹,這意味着你膝關節的髕骨軟骨可能有損傷。

·在模仿鴨子走路的行走過程中,如果膝蓋卡住動不了,或者感覺到膝蓋內側或外側有明顯疼痛,這意味着你的半月板可能有損傷。

·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沒有不適感,這意味着你的膝蓋很健康!你要做的,就是繼續保護好膝蓋。

> > > >膝蓋骨以下疼痛

當你感覺膝蓋骨下方開始疼痛,並且疼痛不僅在跑步時發生,甚至在上下樓梯時也會感覺疼痛的話,十有八九你患上了跑步者最常見的傷病:跑步膝。

膝蓋骨下方被關節軟骨覆蓋,如果你的跑步過程中膝蓋經常偏離基準線,位於膝蓋骨下方的關節軟骨會因爲摩擦開始發炎。

>>>>膝蓋外側刺痛

正在你跑步感覺一切良好的時候,你的膝蓋外側骨頭的突出處突然感到像被螺絲刀猛刺般的疼痛,然後在你因痛暫停跑步後,這種痛感有所減弱,這種情況多半 是是髂脛束綜合症。

如果發現自己有上述集中疼痛時,建議儘早諮詢醫生,進行康復治療。短暫的傷痛不可怕,只有不斷的吸取教訓,我們才能越跑越好。

如何保護我們的膝蓋

如果我們可以進行預防措施,完全可以降低出現膝蓋受傷出現的可能性。下面教大家一些小方法:

>>>>控制體重

跑步過程中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4倍,如果你的體重是100斤,那麼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是400斤,如果你的體重是200斤,那麼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是800斤。

所以控制體重很重要,不過相信能堅持跑步的朋友身材一定都很棒。

>>>>規律鍛鍊

運動前熱身,運動後拉伸,養成自己的運動習慣(如:跑一休一),同時可以跑步、騎車、游泳等項目交叉進行。

>>>>合理補鈣

當骨質疏鬆時,關節容易患病,要記得合理補鈣。

>>>>重視疼痛症狀

當關節有痠痛不適時,表明它開始出問題,平時要注意身體給你的信號。

>>>>膝蓋受傷後要正規治療

膝關節結構複雜,傷情也複雜,但無論是軟骨傷、半月板傷還是韌帶傷,不及時處理都會有嚴重後果。所以,如果有必要,請在醫生的幫助下進行治療。

生命在於運動,但要適度。

與其害怕跑步受傷的站在原地,不如拋開對「跑步傷膝」的恐懼,學習更多知識,科學有效的跑步,盡情享受奔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