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童遭野豹「瞬間叼走」啃食 找到時僅剩頭骨...

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Queen Elizabeth National Park)是許多獵食動物活動地區示意圖,非當事豹。(圖/路透

實習記者孫若蜜綜合報導

非洲烏干達知名「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擔任騎警的那布耶利(Francis Nabugyere),他的三歲幼子,遭園中一隻野豹抓走。搜救隊隨即出動,卻在隔日僅找到頭骨孩子已被吃光殆盡。

據《每日郵報》報導,事發於4日晚間,這名遇難的男孩名爲艾利夏(Elisha Nabugyere),他在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的一個小屋裡跟着保姆外出,之後遭到豹攻擊。

當時許多在園內工作人員都聽到了孩子的尖叫聲,但他們還來不及救人前,野豹就已經拖着孩子跑進附近的灌木叢中,不見蹤影了。

▼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位於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的烏干達。(圖/翻攝自Googlemap)

烏干達當局立即在當晚出動救援,但在5日才發現孩童的頭骨。烏干達野生動物局發言人汗吉(Bashir Hangi)說,「當時艾利夏是由一名保姆照護,保姆不知道孩子跟着她出來了,直到她聽到小孩尖叫着求救時,已經爲時太晚了,野豹消失叢林中,搜索一直持續到第2天我們才找到僅剩的頭骨。」

汗吉表示,「現在搜捕行動仍要繼續,因爲一旦野豹吃過人肉,就會受誘再吃掉其他人,這會變得危險,現在目標是捕捉到這隻豹,並把他從移出園中。」

據「坎帕拉郵報」(The Kampala Post)報導,艾利夏的父親那布耶利是在園中擔任警察,他表示,艾利夏的遺體已放置在棺材內並準備下喪。

▼根據烏干達野生動物局的資料,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座落在一個以獅子豹子鬣狗獵食動物爲主的地區。(圖/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內的老虎/翻攝自臉書

烏干達共和國(斯瓦希里語:Jamhuri ya Uganda,英語:Republic of Uganda)是東非內陸國家,爲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烏干達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銅、錫、鎢等礦藏豐富,英國殖民時期曾被稱爲「非洲明珠」。

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位於烏干達西南部,是該國最大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以生物多樣性和火山遺蹟而聞名。地跨卡塞塞區、卡姆文蓋區、布謝尼區魯昆吉里區四個區,面積1978平方公里。成立於1954年,以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命名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