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詐騙案”驚現“假國企”?成立兩年搭上3家A股公司

2月22日晚,A股上市公司創意信息(300366)的一則公告引發市場關注。據稱,公司在相關合同催收回款過程中發現涉嫌違法犯罪行爲,向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區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報案。2月20日,青羊區分局送達《立案告知書》,認爲公司報稱的“240119合同詐騙”一案符合立案標準。此前報道:《又有A股公司遭遇詐騙?減少利潤超3億,警方已立案!》

結合創意信息此前公告,本案涉及創意信息、國網四川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川綜合”)、國寧睿能綠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寧睿能”)、天津國寧睿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國寧”)等當事人。其中,創意信息爲供貨方,國寧睿能爲貨物的實際購買方,天津國寧系國寧睿能關聯方。企查查顯示,國寧睿能爲華創綠色能源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下稱“華創綠色”)全資子公司。華創綠色爲綠色煤電有限公司(下稱“綠色煤電”)全資子公司。綠色煤電系央企中國華能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調查發現,國寧睿能的國企身份存疑。與此同時,國寧睿能與其他A股公司也有交集。

涉案企業疑爲“假國企”

國寧睿能的上游股權結構存在疑團。據企查查,國寧睿能成立於2022年1月,現註冊資本10億元,實繳資本3億元。國寧睿能的執行董事、經理爲唐振東,監事爲吳政銳。成立之初,公司的控股股東系一家名爲偉美江山(北京)國際商務公司的民營企業。從成立至今的兩年時間,公司股東頻繁更迭。公司一度是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間接參股的能源企業,但很快又成爲中城新型城鎮化基金下屬控股企業。2023年3月27日,國寧睿能註冊資本從10億增至100億元,賽俚斯城市建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賽俚斯城建”)成爲國寧睿能全資股東。2023年5月24日,國寧睿能註冊資本又縮減回了10億元。同年6月26日,天津國寧成爲國寧睿能的全資股東。天津國寧成立於2023年6月12日,爲中國投資海外內投有限公司(下稱“海外內投”)全資子公司。天津國寧的執行董事、經理爲唐振東,監事爲吳政銳,這與國寧睿能的人員配置完全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央企中投公司2023年4月2日曾發表聲明稱,發現有不法分子通過僞造公章、虛假股權結構等手段,有意誤導社會公衆與中投公司存在關聯,進行違法操作。根據中投公司披露的假冒企業名單,賽俚斯城建、海外內投赫然在列。國寧睿能現任控股股東華創綠色成爲國企的經歷也有些離奇。企查查顯示,華創綠色原名“深圳鼎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等業務的公司。自2015年成立後,華創綠色長期由自然人持股。到去年8月,華創綠色的經營範圍突然變成了能源業務,股東也變成了綠色煤電。記者2月23日午間曾撥打華創綠色工商資料中登記的手機號碼,但電話無人接聽。

國寧睿能與兩A股公司有大額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國寧睿能成立時間不長,但除了創意信息外,國寧睿能還與興源環境(300266)、ST實達(600734)有大額交易。早前,興源環境全資子公司浙江新至綠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新至綠能”)於2022年12月27日與國寧睿能簽訂了《物資採購合同》,國寧睿能向新至綠能採購儲能設備,合同額爲2.826億元。按照約定,上述《物資採購合同》分多批下單提貨,於2023年年底前執行完畢。其中,第一批貨物價稅合計6782.4萬元。合同簽訂之日起1個月內,國寧睿能支付第一批貨物價款的45%;合同簽訂之日起2個月內,國寧睿能支付第一批貨物價款的30%;餘款在驗收合格後支付。2023年3月,針對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提出的關於上述合同“是否已按照合同約定供貨並按期回款”的問題,興源環境回覆稱,國寧睿能的主體設備落地計劃延後兩個月,其向公司支付的價款順延,公司將根據客戶的要求有序完成貨物供應及安裝調試等服務。去年6月,興源環境通過互動平臺透露,公司與國寧睿能簽約的2.83億元儲能設備銷售合同處於研發打樣階段。在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中,興源環境表示,國寧睿能暫未支付合同預付款,公司已多次溝通對方,催促其按合同約定儘快支付款項,公司將在收到首付款後再啓動交付工作。記者2月23日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了興源環境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公司一直在催促國寧睿能支付預付款,但一直沒有進展。公司沒有對該合同進行生產和交付,即便國寧睿能存在風險,對公司也不會造成損失。“沒有拿到預付款,公司不會進行備貨的。”該人士表示。ST實達也是國寧睿能的供貨方。2022年8月,ST實達中標國寧睿能“雙碳綠色能源中心應用服務採購標段1-45項目”。中標金額高達14.98億元。項目內容主要爲國寧睿能提供數字政府信息化、大數據平臺以及智能化設備等產品及服務。此後,ST實達於2022年9月同國寧睿能簽訂了系列《年度框架採購合同》。2023年3月,ST實達披露,國寧睿能已下采購訂單金額合計4.57億元,其中公司已完成交付的採購訂單2670萬元,尚未履行的採購訂單4.303億元。根據合同條款,國寧睿能應於2022年12月28日前支付款項合計9125萬元,但公司僅收到貨款600萬元。國寧睿能曾承諾在2023年3月31日前向ST實達支付剩餘貨款8525萬元,但並未履約。2023年5月,ST實達稱其已書面發函國寧睿能催收相關款項未果,決定解除《年度框架採購合同》,終止尚未履行的採購訂單及其他未盡事項。綜合來看,ST實達實際交付2670萬元,回款600萬元,剩餘2070萬元貨款尚未回款。期間,國寧睿能曾以其部分自有財產對ST實達尚未收回2070萬元的債權設定擔保,擔保期限自2023年3月31日至5月31日。在2023年半年報中,上市公司表示,鑑於擔保期限屆滿,公司尚未收到剩餘款項,公司將依據《擔保合同》處置擔保物回收款項,“目前,擔保物處置工作正在進行中”。責編:彭勃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