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個稅暴漲75%,原因在這

繼前兩個月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收入明顯下滑後,3月份個稅收入迎來大幅增長。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3月份全國個稅收入爲978億元,同比增長約75%。而前兩個月個稅收入同比下降15.9%。

爲何3月份個稅收入暴漲?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分析稱,這背後或因春節錯月導致年終獎延後發放。這也表明1~2月個人所得稅收入下降並非源於居民收入大幅下滑。

事實上,從過往一季度的月份間個稅收入增速看,3月份個稅收入出現巨幅波動情況並不少見,主要是春節假期時間不同,導致個人年終獎繳納個稅收入入庫時間不同。

比如,2023年春節假期在1月下旬,不少單位在此前後會發放個人年終獎等,使得這一個稅收入集中在2月份入庫,比較少體現在3月份個稅收入中。而今年春節假期在2月中旬,這部分年終獎個稅收入主要3月份入庫,因此在去年3月較低的基數下,出現了上述大幅增長。

觀察個稅收入實際情況,從一季度整體收入情況看,可以消除上述春節因素影響。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個稅收入4240億元,同比下降4.5%。這一降幅較前兩個月明顯縮窄。

從過往歷史數據看,除非特定減稅情形,一季度個稅收入一般保持相對較快增長。爲何今年一季度個稅收入出現下滑?

馮琳認爲,這主要由去年下半年出臺的提高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等個稅相關優惠政策所致。

爲進一步減輕家庭生育養育和贍養老人負擔,去年8月份國務院發文,決定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三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每月提高1000元。稅務總局公佈數據顯示,去年提高三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減稅規模達到391.8億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稱,過去一年提高“一老一小”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6600多萬納稅人受益。

上述個稅提高專項附加扣除減稅政策儘管追溯到2023年1月1日起實施,但實際減稅從去年9月份開始。因此,去年一季度個稅收入並未受此政策影響,基數相對較高。而今年一季度的個稅收入則受到上述政策影響,出現下滑現象。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名義增長6.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快於上年同期1.1和2.4個百分點。其中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65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8%。

不過,由於個稅綜合所得起徵點爲每月5000元,再加上專項附加扣除等減稅政策,大部分人實際上不用繳納個稅,真正繳納個稅人數業界預估1億人左右。受經濟增長放緩,部分企業經營遇到挑戰等,一些行業或人羣遭遇降薪等,對個稅收入產生一定影響。

近期,部分金融業、房地產業企業高管等降薪的新聞備受關注。比如,根據近期部分券商年報,13家上市券商2023年人均薪酬相較2022年下降,部分高管降薪,券商“人均百萬年薪”或已成過去式。部分銀行及其高管也出現降薪,鄭州銀行日前公開表示高管薪酬在與經營業績掛鉤的基礎上,自2024年起分兩年每年壓降10%。

另外,房地產業降薪也在持續。比如,萬科集團8位高管自願放棄2023年度獎金,且3位高管自願領取月薪稅前1萬元;碧桂園4位高管也在去年底宣佈降薪,降至每年12萬元。

不過,根據今年中央與地方預算報告附件數據,今年個稅收入預計1.57萬億元,同比增長約6.3%。

個稅一般是根據城鎮居民收入預計增長情況等因素測算,個稅收入增長也反映政府預計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預計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5%)同步。

從今年一季度數據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長,隨着經濟持續復甦,未來個稅收入有望由負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