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指標看出蔡英文任內臺美友好 林泰和:再給4年「貿易協定很樂觀」

總統參選人英文韓國瑜。(合成圖/ETtoday攝影中心)

記者陳宛貞/臺北報導

2020總統大選前最後夜晚,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及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都展開最後衝刺。激烈選情除令全臺民衆屏息以待,也將影響未來臺灣美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認爲,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與美國維持良好關係,美國也不斷表現出對臺重視。若蔡英文能取得連任,未來與美國的雙邊貿易談判軍購案等料都將更加順利。

美國《國防授權法》影響大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去年12月簽署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特別關切臺灣國防安全與中國干預臺灣大選問題,要求國家情報總監在臺灣大選後45天提交相關報告,爲美國展現對臺重視的重要行動。中國對此表示不滿,稱美國「干預內政」。

林泰和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訪問時說明,川普上任後簽署的第一份國防授權法案就有加強對臺合作相關條文,此次行動也並不令人意外。川普要求情報總監針對「中國干預或破壞選舉問題」提交報告,意即早已預設中國會出手干預。而美國情報單位爲蒐集這些敏感的機密資料,勢必得和臺灣國安及執法單位合作,也代表臺美互動與安全合作將取得新的正向發展

至於對臺灣大選的影響,林泰和指出,《國防授權法》代表臺美合作要邁入新階段,也提供選民明確的選擇依據,即選擇蔡英文代表抗中親美,選擇韓國瑜則代表親中路線。他也提到,事實上美中對臺灣影響都非常深,且兩國都介入臺灣選舉,但最大差別在於中國對臺有領土野心,而美國沒有。

▲ 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

反滲透法》通過影響大選?

民進黨團力推的《反滲透法》2019年12月31日三讀通過,面臨是否經「美國授意」的質疑聲浪。林泰和指出,美國及澳洲近幾年有多本著作描述中國如何以銳實力滲透,更利用臺灣民主環境發揮影響力,「臺灣當然是受到中國影響最深的,因爲文化、語言和風俗相近。2019年瑞典一份調查指出,臺灣是2018年全球受到外國政府及代理人和假訊息攻擊最嚴重的國家。」

美國有1938年立法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澳洲也有2條相關法律。林泰和指出,「澳洲也被中國滲透很深,學界商界政界無孔不入,可說是深受其害,甚至工黨國會議員拿中國資金,在南海問題上支持中國。如果連澳洲這個在亞洲的西方國家都有危機,臺灣就更需要法律規範。」

林泰和以陸軍退將羅文山收受政治獻金一案爲例指出,一定要在受到境外敵對勢力的資助之下,還要有五種行爲才屬《反滲透法》規範對象,相信這部法律有其必要性,不認爲這會被用來打擊反對聲音,「不論由哪一黨執政,臺灣都需要這部法律,因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要傷害中華民國的國家,兩黨都應對此有所共識。」

林泰和分析,蔡英文陣營認爲,既然國家需要這條法律,不論何時通過都是好的,支持者更希望能儘速通過,因此也有凝聚綠營選民的效果;韓國瑜支持者則認爲,《反滲透法》將影響臺商與在中國的留學生,算是對選舉有催票效果,凝聚各自支持者,最後就交給選票做決定。

▲ 《反滲透法》必知3重點。(圖/記者李帛窈 整理製表)

大選前後臺美關係發展

回顧蔡英文總統任期以來的臺美關係,林泰和給出積極評價。他說明,3年內有5次大規模軍售、蔡英文出訪時過境美國規格提高、我國對美國單位由「北美事務協調會」更名「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F-16亞洲維修中心也要在臺灣設立;透過以上指標就可看出,臺美關係良好,因爲美國將蔡英文視爲較好的合作伙伴。

此外,臺灣2018年對美國貿易成長達到11%。林泰和指出,貿易成長當然與美中貿易戰脫不了關係,但臺美友好正是因爲中國在外交上對臺灣的孤立、打壓與矮化,再加上香港情勢,逐漸將臺灣推向美國。

美國對中國定位自川普上臺後完全改變,國家安全戰略中將中國定位爲「修正主義強權」,國防戰略報告視其爲「美國戰略競爭者」,國家網路戰略中更嚴厲地稱其爲「美國戰略敵國」。由美國國安重要文件就可看出,美國對中國使用強烈的「敵國」字眼。在此脈絡之下,臺灣正好可與美國攜手。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澳門特區政府

但林泰和也直言,美國聯臺製中仍是出於國家利益考量。美國過去40年來對中政策爲「接觸、合作、影響、改變」,但中國沒有更加民主,經濟也沒有更加開放,甚至走上回頭路,由國家力量主導中國經濟活動。因此美國國內「擁抱熊貓派」已經逐漸沒落,換成對中強硬的「屠龍派」,以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爲首,將中國視爲美國最大威脅,以不公平方式佔美國便宜。

林泰和指出,「川普整個國安團隊都是抗中路線,所以對臺灣相對來說都會比較好,希望臺灣成爲抗中的支持力量。再加上臺灣和美國在民主人權普世價值上一致,也有共同國家安全利益。」

林泰和分析,若蔡英文當選連任,民進黨及泛綠立委也能在大選拿下過半席次,未來臺美關係也會持續正向發展,因爲軍購案及自由貿易協定都需立法院通過。反之若蔡英文當選,國民黨掌握國會,就可能出現問題。他以2000年至2008年前總統陳水扁時期爲例說明,當時國會由藍營控制,「美國要賣臺灣8艘柴電潛艦,但因爲國民黨和親民黨杯葛69次,法案就沒有通過。」

林泰和指出,「從政治學的角度,我是希望能夠由同一個黨執政並拿到國會多數,整體而言也可以負完全政治責任。如果選出總統、賦予他行政權,國會卻沒有過半,未來要區分政治責任就很困難。就臺美關係而言,若是蔡英文連任,我想美國應該是樂觀其成。」

林泰和也表示,若蔡英文大贏,將對中國帶來巨大沖擊,因爲這代表中國過去4年對臺強硬政策完全失敗,中國可能會對臺灣有新的想法,例如和蔡英文談判等較爲務實的作法,或是加大施壓力道、從根本上改變對臺政策等,「但這些我想臺灣無法獨自處理,會需要美國協助。屆時美國該如何幫助臺灣,就會變成美國難題。」

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2020年能否達成?

針對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林泰和樂觀表示,臺美在2020年極有可能取得進展,因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定案,美墨加、美日及美韓FTA也已經簽署,美國商務部未來有更多時間處理美臺議題,細部瘦肉精及關稅問題都有談判空間。

林泰和進一步說明,由於臺灣目前在經濟上太過依賴中國,與美簽訂BTA的企圖強烈;再加上美國是全球最大內需市場,消費者牽動全球經濟活動,簽署BTA將對臺灣出口帶來許多幫助。

他指出,若再給蔡英文4年,臺美簽署BTA的機會很大;且從戰略角度思考,美國極可能爲抗中與臺灣簽署協定,與商業利益不見得有直接關係,「所以我想蔡英文如果連任,泛綠陣營在國會也過半,對臺美簽署協定我是抱持樂觀態度。」

美國衆議院臺灣連線主席去年發起連署,呼籲貿易代表展開臺美BTA談判。(圖/翻攝自推特/@RepSteveChabot)

►不再眷戀青春,因爲我持續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