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手機要賣5G價格!黃埔高端盤大亂鬥,太貴了

聊房子之前,我們先看看最近熱鬧起來的機圈。

本週先有華爲Mate50發佈,後是蘋果iPhone 14亮相,且從定價看,都是清一色高端機型啊!

比如,全新藥丸屏的iPhone 14 Pro系列,行貨最低7999元起,最貴1TB版13499元,看完感到腎疼。

華爲Mate50系列,最低4999元起步,最貴12999元。這個價格也令不少網友沸騰了,直呼:真的支持不動,太貴了!

儘管芯片受限,但4G手機賣出了5G的價格,說好的“寒氣逼人”呢?

類似的套路,也發生在今年的樓市。

誰有錢就掙誰的錢?

這年頭,君不見價格戰打得最兇的淨是些剛需盤,爲什麼?

因爲剛需都成窮鬼了,沒油水可榨啦!而失去了投資客的支撐,如增城,南沙,價格基本都在大幅度下調。

此情此景,不禁讓我想起「讓學」經典對白:

問:不刮窮鬼(剛需)的錢,你掙誰的錢呀?

答:誰有錢就掙誰的!

那麼,現在誰有錢?肯定是改善客戶、豪宅客戶兜裡纔有錢嘛!

怪不得我們看到,今年市場上會涌現這麼多10萬+豪宅。

只不過,都有一顆衝高端、賣高價的心,真正的贏家卻是寥寥——就像華爲從國產霸主淪爲現在的Others,讓出的份額都給蘋果蠶食了,友商就沒幾個能打的。

同理,抱團“衝高端”的玩法,在當下樓市行得通嗎?

正所謂“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市區可以做豪宅,清一色搞大平層,但在近郊這麼做,可以相提並論麼?!

黃埔上新 高端盤唱主角

我們以行情相對穩定的黃埔區爲例,今年“金九銀十”黃埔區一票新盤中,定位偏向改善型、高端盤是絕對的主角。

看看以下的新盤統計,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總結出幾個共同點:

首先,就面積段而言,僅花語天宸一個項目有低於100㎡戶型,其餘各盤面積段上高度重合,難免存在同質化競爭和搶客行爲,一個難賣,恐怕各個都難賣;

其次,品牌幾乎是清一色是央企、國企,不少樓盤甚至出自同一家開發商,明面上算是不差錢;

第三,從地段而言,真正能佔據科學城、知識城中心的不多,多數項目主打山景、戶型、低密度賣點;

第四,從現階段吹風價看,定價似乎都不會太便宜,例如知識城吹風價6萬+、大壯吹風8萬+,黃陂衝5.5萬+,長嶺居要破5萬+。

最後,產品各有特色,尤其是園林、戶型設計上,但基本能挑出一定硬傷,例如不近地鐵、地段稍偏等;

簡單點說,這些高端盤,都想要在4G的「地段」,賣出5G的價格!

但,高端產品去化週期本身就長,目前市場環境下,投資客、有錢人其實也捂緊錢袋子,要打動他們,不靠價格難道靠情懷?

地王解套,還能複製嗎?

實際上,翻看黃埔區曾經的“地王”,我們可以給今天做一個很好的參考。

2016年,中冶以摺合樓面價27274元/㎡,溢價241%,一舉拿下黃埔區地王——去年出讓的黃陂地塊,也只與這個價打了平手。

地塊項目中冶逸璟臺自2018年四季度開盤至今,樓市行情跌宕起伏,總規劃776戶,迄今仍未售罄。

價格上,從最初“4字出頭”到今天的5.8萬/㎡,至少是上漲並部分解套了。

只不過,同樣的故事放到今天要想再講一遍,天時不利,那就得加點新料。

比如,最近亮相的長嶺居新盤——開控| 城投·雲錦,三大國企聯手,恰好在中冶逸璟臺對面,項目主打約124㎡、141㎡、183㎡全南向山景大戶型。

講故事方面,舉目遠眺除了山還是山,項目選擇用增加人氣的高端商業體增加砝碼。

資料顯示,雲錦項目總佔地約4.3萬㎡,包括自帶建面約8萬㎡高端商業綜合體;但與佔地9萬㎡蘿崗萬達廣場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此外,由於項目並非地鐵上蓋,不管商場定位如何高大上,光憑這個交通條件,輻射力還是有限度的,能否支撐一個“5萬+”就要打問號了。

畢竟,對比近天河的黃陂板塊,日前保利翔龍天匯加推4#、7#兩棟,涵蓋約84/95/98㎡三房、122㎡四房,價格方面尚且未突破5萬/㎡。

其中,東南向約4.7-4.85萬/㎡,北向約4.56萬/㎡,爲簡裝交付;單價上漲2-3千/㎡,但總價控制在380-600萬/套左右,還是相對符合近天河片區人羣的購買力。

況且,項目是目前片區最近天河,且離地鐵很近的一手盤了。

以此爲參考,當城市界面、整體配套與高端盤定位不匹配時,那麼,光憑靠產品定位、戶型、自身配套要想實現高溢價,實屬割韭菜行爲。

看看南沙橫瀝島,概念更高端,景觀更優秀,同樣難以阻擋某盤從“4字頭”跌回“2字頭”。

因此,現在操盤手們定價策略,也別光盯着改善型薅羊毛了!

尤其是“賣一買一”的置換型買家,對下是低迷的二手行情要被砍一刀,對上一手樓盤定價如此傲嬌,就好比站在馬路中央,腹背受敵,心情糟糕。

不管是賣手機,還是賣房子,沒點核心科技、核心賣點,真不要盲目衝高端了,買家更要認清這個真相。

畢竟很多時候,站得越高,摔得越慘!

面對這種收割行爲,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並關注「樓市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