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背後的信心、耐心和決心
1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出爐,5.2%的GDP增速成功佔據話題榜“C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初步覈算,2023年中國GDP超1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完成去年初5%的預期目標。
殊爲不易。多項綜合指標呈現積極變化,2023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6.3%、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2%、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
“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績單’。”
評價2023年國民經濟數據時,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用了這樣一句話。他判斷,2024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回升向好。
2023年,中國經濟所處環境異常複雜,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內部週期性、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5.2%的增長絕不是輕而易舉、唾手可得的,相反是來之不易甚至難能可貴的。
而在如此多變且充滿挑戰的情況下依然取得5.2%的成績,恰恰證明中國經濟的內在活力和強勁韌性,仍能有效支撐、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024年開年半個月,政策已持續發力。PSL重新啓動,再通過“麻辣粉”實現2160億元的中長期流動性淨投放,不僅釋放了穩經濟的耐心和決心,也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政策工具箱仍有不少牌。
數據背後是信心的修復。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但市場經濟的信心,本質是“預期”。預期穩了,擴大國內需求、優化供給結構纔有着力點,外貿外資的提振纔有基本盤,紐帶堅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人口老齡化、人口負增長的壓力將持續存在,CPI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價格低位運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
但市場足夠大、韌性足夠強、政策足夠給力等強有力的現實,已經證明市場信心在逐漸修復,波浪和曲折是過程,前進和增長才是中國經濟的主旋律。
放眼世界,橫向對比,又能發現些新“門道”。康義說,2023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30%的貢獻率,是對中國經濟發展信心的另一種詮釋,證明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係越來越緊、互相依存的程度越來越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而這正是全球層面的“穩預期”。
“有歐洲朋友告訴我,要想領略阿爾卑斯山的雄渾壯闊,一定要把視野放寬,把目標投遠。”李強總理在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上說,看待中國經濟也同樣如此,只有我們打開視野的縱深,進行全景式的觀察,才能做到客觀和全面,才能看到整體和全貌,真正瞭解中國經濟當下之情和長遠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