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就職》張宇韶/北京冷處理蔡英文就職演說效應

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疫情重創全球政經情勢同時引發美中新的衝突之際,蔡英文第二任的就職演說頓時成爲國際輿論的關注焦點;與其說民進黨政府的兩岸論述有其政治指標意義,不如說臺灣地緣政治的地位民主政治的發展模式以及成功的防疫經驗將成爲不可取代的角色。換言之,在後疫情時期,臺灣未來的國家安全戰略規劃,不僅牽動美中之間的大國賽局,同時也影響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

蔡英文以共同體作爲臺灣自我認同與世界連結的基礎,這意味「中華民國臺灣」的論述已成爲國家建構的新共識民意基礎與國際社會對於臺灣經驗的認同,讓臺灣躍上世界舞臺之際也給國人驕傲感,一場啓蒙運動與政經秩序的「典範轉移」同步發酵中,「以臺灣爲中心」的世界觀與認識論正取代過去的「中國中心」的觀點

▲蔡英文在演說中提到「兩岸領導人都有責任避免對立分歧擴大」。(圖/ETtoday攝影中心攝)

此外,蔡英文認爲臺灣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中充滿挑戰與機會。在第一個四年的任期內,國際政治的內涵已經出現劇烈的變化,美中經貿大戰徹底改變全球生產供應鏈內容,中國夢與美國再度偉大也讓雙方博奕融入更多價值理念的意義;習五點的講話標誌北京對臺政策巨大的調整,「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正式納入習近平「兩個一百」的政治時程中,中共不僅全盤沒收國民黨昔日「九二共識」所宣稱的表述空間,並且希望在未來徹底消滅中華民國的主權地位;2018年的韓國瑜現象則是對菁英政治的反噬,政治民粹加上廉價的物質主義也將臺灣公民社會的發展推入辯證法的「異化階段」,重建民主政治的內涵並再建立社會共識下推動憲政改造將是未來重要政治工程。

在兩岸論述的部分,蔡英文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作爲關鍵的戰略指導,這個論述其實延續了民進黨上次執政的路線,卻也審時度勢總結了蔡英文第一任的的說法。蔡以「對話」取代了陳水扁的「主權」,主要關鍵在於「中華民國臺灣」之說已經成爲國家認同的共識,除了極少數的反對意見外,臺灣主權地位在國內已經沒有爭議;以和平作爲前提這嘗試與對岸建立「雖不滿意,卻可接受」的次佳方案,畢竟走過疫情之後兩岸都需要穩定的內外環境進行經濟重建,「和平」應該是彼此都能接受的公約數

傳統國家安全威脅的嚴重性,隨着疫情再度被提起討論。(圖/軍聞社

言下之意,只要北京可以在民主對等的基礎上,正視中華民國存在與尊重臺灣的民意,兩岸可在不設任何政治前提下進行協商對話。這樣的說法其實就是「新四不」的再詮釋:臺灣的善意不變且承諾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會不爲走回對抗老路,若有需要自然會啓動防禦性民主的正當防衛,重申了去年元旦講話「四個必須、三道防護網」的調性簡言之,在面對中國的銳實力的「網路戰、認知戰、超限戰」的攻勢,臺灣必須已民主政治進行戰略守勢,運用韌實力作爲戰術攻勢。這種類似綜合安全觀的政策內涵,已經取代了傳統國家安全的概念,也符合臺灣國家安全的現實需要。

深入觀察,蔡英文善意主要體現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着墨中,相較過去強調的「憲法增修條文與「大法官釋憲」的主體性內容更有其法理建制的意義;此外,蔡也認爲當下兩岸的僵局是雙方共同的責任,雖然不接受一國兩制,但是尋求建設性解決方案,爲了避免刺激中共,因此也刻意不提「香港反送中」與「武漢肺炎」的政治字眼。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政協會議」緊接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後登場。(圖/翻攝:CCTV Video News Agency)

就職演說後正值中國兩會登場,除了國臺辦發言人、官媒與涉臺學者予以高分貝批判外,未見政治局常委身份的領導正面迴應。主要關鍵在於北京不認爲蔡英文的談話有何新意,確有不能具體點出真正要害,因此只能在「修憲」與「對臺軍售」這兩個傳統的敏感議題上大作文章;此外,由於去年習五點講話似乎過於二元對立,在不留空間的立場下,反而讓北京短期內難有政治轉寰餘地,再加上政協具有「中國特色政黨政治」的統戰功能,對於就職演說定調的部分或許採取後發制人的姿態,留在李克強在人大進行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發揮,可能是比較穩妥的作法。

熱門推薦》

►520就職》兩岸關係還能維持不變嗎?談蔡政府未來四年的政治議程設定

►520就職演說》吳昆玉/四平八穩思路清晰 展現領導人格局

►520就職》黃光芹/打贏兩場勝仗之後,蔡政權已再難撼動!►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