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確診NPD?娛樂化的“心理測試”別輕信

如果你自私自戀、嫉妒心強、不愛自我反省,那你可能是“NPD”(自戀型人格障礙);如果你喜歡獨來獨往、愛逃避問題、對親密關係持悲觀態度,那你可能是“迴避型依戀人格”……

近兩年,網上關於心理分析的短視頻越來越多,NPD、雙向情感障礙等不少冷門的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礙出現在大衆視野。心理類內容增多,與當下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有關,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自身心理健康,這本是一種積極的現象。但是要看到,許多博主並不具備心理諮詢相關資質,他們以“XX障礙的8個常見表現”“5分鐘確診XX心理疾病”等標題引流,抓取一些淺層化的行爲特徵,就草率地給網友下了診斷,讓人“刷手機10分鐘,確診一身病”。必須明確這類內容不屬於心理診斷或醫學科普,更多類似於一種娛樂測試。

事實上,心理疾病的確診需要經過嚴密的醫學評估,患者所經歷的痛苦也遠不是幾句話就能描述清楚。將心理診斷和疾病簡單化、娛樂化,不利於人們正確認識心理問題,甚至可能出現對心理狀況的誇大或輕視。比如,大多數人都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出現暫時性的情緒異常,這類心理問題屬於正常現象,經過自我調節或心理諮詢大多可以緩解;但心理疾病則會引發長期、嚴重的軀體反應,必須進行系統治療。不論是濫用和污名化抑鬱症概念,將其等同於“矯情、脆弱”,導致真正的患者不被重視,加重病情;還是將自己或身邊人動輒套進“人格障礙”的模板,將不良情緒誇大爲“精神問題”,引發過度反應,都有悖於關注心理健康的初衷。

因此,對網上氾濫的號稱“心理診斷”的僞科學內容,網友不要入戲太深。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當前互聯網需要更多專業的心理學內容生產和普及,社會需要更健全的心理服務體系,在人們正確認識心理問題之後,還能尋求到專業、可及的幫助。(尋彧)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