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8億改造淡水河岸 兼顧水質

臺北市政府啓動「淡水河岸空間營造計劃」,市議員顏若芳指出,今年4月中還未進入夏季,淡水河即因溶氧量偏低出現魚羣集體暴斃,她要求市府的計劃不只要修河岸,也要顧好水質。(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政府啓動「淡水河岸空間營造計劃」,將以5年18億元預算打造全新的水岸臺北。不過,有市議員指出,今年4月中旬還未進入夏季,淡水河即因溶氧量偏低,出現魚羣集體暴斃,建議市府擴大計劃,不僅要修河岸也要顧水質。北市水利處迴應,將會同北市環保局等單位,研商監測水質污染源、提高污水接管率改善淡水河水質,避免河面出現死魚及垃圾。

民進黨議員顏若芳以高雄愛河爲例,2020年高雄市政府就積極落實「還河於民」政策,民衆只要穿着符合規定的救生衣,攜帶水上游具,透過掃描QR Code實名登記後,即可在愛河灣非動力水域遊憩活動區下水遊憩。

她指出,反觀臺北市的淡水河,去年就有水上馬拉松團體抱怨參與親水活動時,不但看到很多垃圾在河面漂也聞到臭味,準環境部長彭啓明也曾分享,到淡水河划龍舟見識淡水河流域味道及垃圾,今年4月淡水河平均河川污染指數RPI值高達4.8,屬中度污染等級,質疑這樣的水質沒辦法打造全新的水岸臺北。

顏若芳表示,2020年在高雄擔任副市長的李四川,知道要求高雄市水利局清底淤優化愛河水質,難道臺北市的副市長李四川,就不認爲淡水河也需要清底淤來整治水質。

她說,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要打造出來的不是有暴斃魚羣的淡水河,水利處不應該只是修河岸,必須跨局處聯手整治淡水河水質。

水利處迴應,近5年淡水河疏浚量體總計3萬2329立方公尺,將配合淡水河水岸空間環境營造計劃,滾動式檢討淡水河河道疏浚頻率,此外,河川疏浚基本是防洪清淤,非水質清疏,滾動式檢討主要負責防洪清疏,並以每年檢測河川斷面結果,檢討有無影響防洪安全爲考量,若有影響防洪會依需求增加清疏頻率。

至於淡水河出現死魚狀況,水利處說,獲報後立即要求廠商調派人力、機具等,以最快速度恢復河面乾淨,提供民衆優質河岸觀景及休憩環境,將邀環保局等單位研商監測水質污染源、提高污水接管率,以改善淡水河水質,避免河面出現死魚及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