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家工會團體挺機師罷工包圍松山機場

華航機師罷工11日邁入第4天,數十個勞工團體齊聚臺北松山機場聲援高喊「顧飛安」、「反過勞飛行」等口號,要求華航董事長何煖軒下臺。(黃世麒攝

高喊「顧飛安」、「反過勞飛行」等口號,要求華航董事長何煖軒下臺。(黃世麒攝)

數十個勞工團體齊聚臺北松山機場聲援,高喊「顧飛安」、「反過勞飛行」等口號,要求華航董事長何煖軒下臺。(黃世麒攝)

60家工會團體挺機師罷工,包圍松山機場。(王思慧攝)

工會團體支持機師工會罷工,現場聚集上百人。(王思慧攝)

機師工會華航分會的罷工已經進入第四天,今(11)日下午三時,全臺灣各工會發起串連聲援行動,在臺北捷運松山機場站外召開記者會,聚集約60家工會團體、上百人,要「要飛安、挺罷工、守護勞權」。

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表示,不希望臺灣變成「勞工過勞之島」,我們也是消費者,也是勞工,要捍衛自己權益,不希望有飛安問題

機師工會常務理事陳建財說,臺灣企業逼迫勞工在每個角落,若機師工會這麼專業的服務、高度團結的工會,都沒有辦法推動勞權,那其他更弱勢勞團也沒有辦法,希望改變勞工工作權益,政府改善勞工環境,更是機師罷工的社會意義。

工會團體聲明指出,認同機師罷工「保障飛安,改善過勞」的目的,機師罷工訴求「改善疲勞航班增派長途航班機師人力」,藉以「保障飛安,改善過勞」,認爲是合理的訴求。機師的日常工作有一定程序可遵循,而多年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因應難以預期的突發狀況,若是無法做出正確的應對,代價都是上百條寶貴人命。長工時與疲憊混亂的身心狀態將侵蝕機師的專注力與面對危機的判斷力。機師罷工不僅是爲了自身休息權益,更是爲了旅客長久的安全着想。認爲各業受僱勞工和一般民衆都應對其訴求表達支持。

「縮短工時、改善過勞」是各工會長期努力的目標,過去幾年來,爲了爭取勞基法縮短工時、增加休假、提高工資,各工會在街頭、在國會、在工會基層,不斷努力宣傳、爭取、抗爭。但勞基法只是最低標準,更希望每個受僱勞工能夠團結起來組織工會,在每個企業和資方訂定更優於法令的工時條件、改善過勞的情況。

聲明中表示,各行各業的受僱勞工都應該站出來,聲援彼此的行動;勞工也是消費者,消費者大多數是受僱勞工,沒有對立的理由,有許多評論者網紅名人都譴責機師罷工衝擊到旅客的權益,但是,旅客當中,大多數都是受僱勞工,機師也是消費者。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我們有權要求企業或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但這不是建立在剝削勞工血汗、或增加更多風險的基礎上。不論公共運輸、醫療、教育、服務業甚至製造業,各項產品服務的安全保障。今天如果機師過勞、客運司機過勞而有引發事故的風險,身爲受僱勞工的旅客會安心嗎?如果醫護人員過勞、夜間輪值人力過少,發生重大醫療安全事故,身爲受僱勞工的患者和家屬能安心嗎?

因此,當我們聲援機師罷工,正是在捍衛我們做爲消費者的權益,共同改善航空業的服務品質。未來,在其他行業如果有類似的抗爭和罷工,我們也應該聲援。

反對罷工預告期入法,這是消滅勞工罷工權利陰謀,針對一些評論者與政黨推波助瀾,藉這次機師罷工要將罷工預告期入法,我們不但反對,同時也譴責那些藉機增強資方控制力、削弱勞工罷工權的政治人物及政黨。

臺灣的法定罷工機制非常繁瑣且限制重重,必須要經過工會法定會議同意,經過數個月的勞資爭議調解,調解不成,還要經過工會會員過半數投票同意,並且要考量工會會員生計的問題,罷工並沒有那麼容易,從申請調解到正式罷工,其實本來就有預告罷工的效果,資方早就有研擬對策因應的時間。如果再將罷工預告期入法,那就是回到勞動三法修正前的狀態,根本就是意圖消滅罷工,剝奪勞工罷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