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才站上舞臺 退休媽媽演出小女孩眼神

▲很會畫畫張晏蓁(坐椅子者)憑着自己的記憶畫出童年玩伴,雖然笑着說很多人的樣子已經有點模糊了,不過劇裡還是藏着對他們的思念。(圖/曉劇場提供,下同)

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

曉劇場「擺渡艋舺」社區表演班在10月17、18日在萬華糖廍文化園區舉辦成果發表會,臺上7個演員都是萬華地區的素人,從四年級生到七年級生都有。其中差點祖父母送去學京劇的張晏蓁,雖已年過60,演起童年的自己,眼神仍單純得像小女孩

7名素人演員在曉劇場駐團導演鍾伯淵指導之下,排練起一場40分鐘的劇場演出,以現實生活基點,以「想像」爲主題,描述各個演員從原本的生活到戲劇班,再回歸到原本生活的過程,每個人都是創作者

擅長畫畫的張晏蓁在其中一段回憶童年,另外6個成員戴上她憑着記憶畫下的玩伴頭像,重現當年在林務局宿舍車庫裡遊戲場景。她說,「小時候跟祖父母住,他們管得比較嚴,附近有十幾、二十個小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不能玩的時候,心裡會悶,可是也忘得很快。(比起哀怨、遺憾)應該是說我很想念那些小時候一起玩的同伴。」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根據張晏蓁的描述,同班演員試着還原童年一起玩樂的場景。

同期成員還有已經參加第二期的滕麗芬職業成衣代工,笑着說,「上戲劇課之後,不敢再批評電視上的演員了。」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堂課,鍾伯淵要每個人演小偷,大家的表現方式卻像在演默劇、玩比手畫腳,才知道演戲和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

這次的題材源自演員自身的生活經驗,但是當舞臺上的道具必須全部憑空想像,演自己變得很不簡單。40歲的保險業務員林家卉說,「上班會常常去想我到底是怎麼拿筆啊?以前做的很順手,但是其實沒看過自己拿筆的樣子,忽然會做不出來。」已經從職場退休的郭秀美也說,「回到家要舉手拿東西之前,會先空抓一下模擬那個動作。」

戲劇班提高這些素人演員的生活敏銳度,脫離手機電腦裡的虛擬世界,重新正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除此之外,郭秀美覺得演戲可以「釋放自己」,很適合生活步調快的現代人清空壓力

「擺渡艋舺」計劃主持人李孟融說,「戲劇很有趣,工作半年,可能最後在臺上只能呈現40分鐘,但這40分鐘都是很貼近生活的。」戲劇成果發表只是計劃中的一部份,其他活動會在近期陸續登場

▲導演鍾伯淵感慨曾經全臺各地包括萬華都能看得見「水獺身影,現代人卻只能夠憑着想像來描繪這種生物樣貌,便以「想像中的水獺」爲題,讓演員以肢體表演出他們心中的水獺樣貌。

▼這梯戲劇班最高齡學員是七十多歲的阿嬤,因爲受傷無法參與最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