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數據波動 陸官媒:貨幣政策有望加力

7月金融數據波動,大陸官媒:貨幣政策有望加力。(央視新聞)

大陸官媒、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今天(14日)引述多名分析師指表示,7月單月金融數據增速放緩是季節性因素造成的短期波動,也折射出需求仍待提振。「未來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空間,能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前七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08兆元,同比多增1.67兆元。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5282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億元。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5.4兆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1.3個百分點。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認爲,7月單月金融數據增速放緩,是由於季節性因素造成的短期波動,但也折射出大陸國內需求仍待進一步提振。展望未來,中國大陸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的調整空間,有條件進一步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從新增人民幣信貸來看,7月從季節性來看是信貸投放的『小月』,而今年6月信貸投放快增更放大了月度之間的波動性。」報導引述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6月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增長較快,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提前衝量,一定程度上構成對7月的透支。

「6月信貸衝量高增,對7月信貸需求有一定透支效應,這種透支效應會顯著加大月度之間的新增貸款規模波動,這在2022年4月、7月和10月曾多次出現。」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從新增社會融資總量來看,債券融資成爲主要支撐因素。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樑斯表示,債券融資成爲新增社融主要支撐因素。從直接融資看,企業債券淨融資1179億元,同比多219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4109億元,同比多111億元。企業債券多增與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行帶動債券發行成本下降有關,而政府債券多增與三季度以來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專項債券發行速度加快有關。

「信貸與社融同比增速小幅回落,但仍然保持相對較高水準。7月貸款餘額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至11.1%;社融存量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至8.9%。隨着前期一系列政策的持續落地,信貸與社融有望企穩上升。」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表示。

王運金認爲,7月公佈的一系列政策組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後續將有效緩解民營企業壓力,加快房地產市場恢復,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擴大消費與投資,改善增長預期,也將加快推動信用修復。

王運金說,「三季度政策層面將繼續加碼,央行也將綜合考量各項貨幣政策工具,可能會通過降準、結構性下調利率、引導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等方式繼續支援信貸擴張。」

和王運金觀點類似,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爲,未來貨幣政策有空間、有條件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並帶動金融數據穩步走強。

董希淼表示,過去三年中國大陸並未實施強刺激政策,所以今年中國大陸貨幣政策調整空間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儲備較爲豐富,有條件加大實施力度。目前,中國大陸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爲7.6%,仍有一定降準空間。同時,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適度降低各類政策工具利率,發揮LPR形成機制改革作用,引導市場利率繼續下行。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在結構性工具方面,可重新評估專項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以及其他支援工具的效率和成效,做到長期性工具合理聚焦、階段性工具調整優化、更多創新政策工具設立落地,支援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新興行業的信貸投放,保證資金支援的穩定性、普惠性、持續性,充分發揮預期引導、精準滴灌、槓桿撬動作用。

王青認爲,整體上看,7月信貸數據繼續呈現「企業強、居民弱」特徵。主要原因在於,在逆週期調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會保持較高韌性,企業融資需求較強,而樓市走弱拖累居民中長期貸款。另外,個人貸款對利率敏感度更強。

王青說,「這意味着後期提振經濟復甦動能,需要重點向引導房地產行業儘快實現軟着陸以及促進居民消費等方向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