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貨幣政策進入轉型期 官媒曝:將重利率調控

中國人民銀行旗下官媒《金融時報》24日刊文指出,大陸貨幣政策框架或將進入轉型時刻。(shutterstock)

大陸貨幣政策框架或將進入轉型時刻。上週剛剛結束的2024陸家嘴論壇上,人行行長潘功勝說,爲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也在研究中國未來貨幣政策框架,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旗下媒體《金融時報》24日更刊文指出,結合潘功勝提及內容,加上近期受「擠水分」、理財分流等多重因素影響讓金融總量數據階段性下行,可能意味大陸貨幣政策框架或進入轉型時刻,要更加註重發揮利率調控作用。

該文強調,當前大陸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新舊發展動能加快轉換,隨着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貨幣政策框架要從傳統的數量型調控爲主,轉向價格型調控爲主,這是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標誌,可以更好發揮價格槓桿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也更符合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文中更指出,近期有幾個細節訊號不容忽視。第一是逐步淡化貨幣政策調控的數量仲介目標。過去,貨幣政策曾對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等金融總量增速設有具體的目標數值,近年已淡出量化目標,轉爲「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等定性描述。

從當前大陸經濟來看,在存量信貸中佔比較大的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舊動能信貸需求逐步下降,以高技術製造業、輕資產服務業等爲代表的新動能佔比上升,但這些新動能的信貸需求與融資結構對信貸依賴度低、對股權等多元化融資方式運用更多。

也就是說,貨幣信貸增長已不必再將關注重點放在數量增長上,也不必執著於「規模情結」,未來可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

第二是在價格型調控框架下,考慮明確以人行的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爲主要政策利率。從這個角度看,有逐步淡化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的政策色彩,進而理順各項貨幣政策工具由短期到長期的利率傳導機制,是下階段健全利率市場化調控機制的重要方向。

第三則點出人行買賣國債不是量化寬鬆。這點潘功勝也曾明確迴應,把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寬鬆,而是定位在基礎貨幣投放管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