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都是魚肉!嘉義水產業者開發「蝨目魚面」

蔡鳳祺研發的「蝨目魚面」,80%內容物都是由蝨目魚肉製成。(張毓翎攝)

嘉義縣布袋鎮新塭地區是生產蝨目魚的大本營,沿着臺17線蝨目魚加工廠林立,蝨目魚即將進入產季,有加工業者爲刺激消費,利用蝨目魚漿製成「蝨目魚面」,其內容物80%都是蝨目魚肉。業主蔡鳳祺表示,大衆通常將蝨目魚當作「副食品」,但若變成「主食」,期待能帶動市場需求量。

蔡鳳祺說,臺灣7到9月的氣候適合蝨目魚生長,此時蝨目魚肥美、油脂多,價格也是最平價實惠,蝨目魚「從頭到尾」都可以利用,他們的蝨目魚加工品五花八門,從市面上常見的蝨目魚丸、蝨目魚肚、蝨目魚酥、蝨目魚皮,再到蝨目魚卷及蝨目魚露等應有盡有。

今年蔡鳳祺進一步開發「蝨目魚面」,他指出,消費者到自助餐店,配菜選擇衆多,不一定會挑蝨目魚,但蝨目魚變成「主食」就不一樣了,蝨目魚肉纖維多,容易有飽足感,不僅營養價值高且低熱量,再者它也不會和原本的蝨目魚加工產品市場有衝突,有助於增加生產端的供應量。

蔡鳳祺也示範一次如何「蝨目魚面」的料理過程,他說,其製作方式類似擠奶油,袋子尖頭的那一邊剪開適當大小,將魚漿擠到袋子前方,擠到滾水中就變一絲絲的蝨目魚面,再撈起搭配醬料食用。

蔡鳳祺說,市面上曾經出現蝨目魚面,不過它主要是以魚精和粉末製成,爲了與其他產品做區隔,他也強調,他們的這項產品80%都是蝨目魚肉,幾乎沒有其他添加物,目前「蝨目魚面」已有一個雛型出來,但還有更多進步的空間,未來會搭配行銷策略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