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只指數產品入局,爭奪公募個人養老賽道贏家丨21惠養老

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截至12月12日,個人養老金基金擴容至284只產品,新增了85只指數基金。

從基金管理人看,85只指數基金歸屬於30家基金公司。其中,易方達基金以11只產品居首,華夏基金以9只產品、天弘基金以8只產品緊隨其後。

哪些產品業績優秀,誰又會在競爭中勝出?

新增85只指數基金

12月12日,人社部發布《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推至全國,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範圍也從原本 的36 個先行城市(地區)同步擴大至全國。

《通知》要求,優化產品供給,將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商業銀行要與理財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等機構加強合作;完善領取條件和方法。

根據相關要求,證監會12月12日已將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其中跟蹤各類寬基指數的產品78只,跟蹤紅利指數的產品7只,包括滬深300指數、中證A500指數、創業板指數等普通指數基金、指數增強基金、ETF聯結基金等。

Wind數據顯示,在原有199只養老FOF的基礎上,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新增了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

總體來看,新納入的個人養老金基金大部分成立時間較長、管理規模較大,主要跟蹤指數爲滬深300、中證A5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以及雙創板塊和紅利類指數。

具體來看,85只指數基金跟蹤指數共計16個。

Wind數據顯示,其中,覆蓋寬基類5個: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中證800、深證100;A系列指數3個:A500、A50、A100;雙創類指數4個:創業板指、科創50、科創創業50、創業板50;以及紅利類指數4個:中證紅利、紅利低波、300紅利低波、紅利低波100。

此外,在新增85只指數基金中,以被動指數型基金爲主,增強指數型基金爲輔。具體來看,被動指數型66只、增強指數型19只。

其中,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800、中證紅利等有指數增強基金。

分析認爲,85 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供給,提升了產品供給多樣性,有助於提高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吸引力,增強居民參與權益市場投資意願。國際經驗表明,被動指數基金憑藉其費率低廉、公開透明、分散風險等特徵,已經成爲全球養老金投資的重要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超100億元規模的指數基金沒入選個人養老金基金,但有的剛過2億及格線就入選了。這背後是什麼樣的選基邏輯和規則?

據業內人士透露,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產品的規模要求是,“連續4個季度規模均高於10億元,或11月底時點規模高於2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85只新增Y份額基金中,有82只規模在10億元以上。僅有3只指數基金規模低於10億元。

業績孰優?

此外,業績也是關鍵因素。

有業內人士介紹,對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產品的業績也有要求——“跑贏業績基準”。

在擴容前夕,個人養老金基金199只,規模合計73.44億元,全部爲個人養老目標基金,其中目標日期基金佔大頭,佔比超60%。

從個人養老目標基金過往業績來看,2023年業績表現不佳,但今年明顯回暖。

截至12月13日,今年以來,個人養老目標基金僅有8只爲負收益,其餘191只均獲正收益,最高是廣發養老目標2060五年持有Y,高達22.05%,全市場個人養老目標基金平均收益爲5.92%。不過,總體來看,新納入的個人養老金基金在今年的業績要好於以往的個人養老目標基金。

從新納入個人養老金基金的指數基金來看,今年以來,除A500相關基金因成立較晚,其餘跟蹤各類指數的基金收益均值均上漲。其中,滬深300、創業板指、中證紅利相關指數基金收益均值分別爲14.73%、21.79%、13.76%。

超額角度來看,個人養老金基金跟蹤的16只指數基金中,有12只指數相關基金超額均值爲正,佔比75%。

如果把業績拉長至5年,根據國信證券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12月13日,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中證800指數、中證A50指數、中證A100指數、中證A500指數、上證50指數、科創板50指數、科創創業50指數、創業板指、創業板50指數2019年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基於全收益指數計算)分別爲7.30%、8.20%、7.50%、9%、5.20%、8.30%、5.60%、0.30%、5.50%、10.20%、15.70%。

不過,科創板50指數、科創創業50指數、創業板指、創業板50指數2019年以來的最大回撤較大,高於滬深300指數等寬指。

值得關注的是,個人養老金投資85只權益指數基金之後,將會影響市場投資方向。

據浙商證券預測,2024年個人養老金流入A股規模123億元。

在行業方面,電新、煤炭、通信、電子、醫藥預計流入資金規模佔各自流通市值比例位於全部中信一級行業的前五位。預計上述5大行業流入金額分別在3億-8億元之間。與之相反,輕工製造、綜合金融等行業流入的資金規模可能居末。

浙商證券指出,在風格方面,流入方向或以成長、紅利風格爲主;而在指數方面,創業50、科創50、中證紅利等流入規模可能居前。

“整體而言,科創成長、紅利方向有望受益。”浙商證券分析認爲。

目前個人養老金繳費規模較小,對權益投資的影響還不明顯。但業內認爲,隨着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吸引力提升,未來繳費金額提升,有望迎來成長、紅利風格進一步受益。

基金公司的競爭

個人養老金業務是基金公司的必爭之地,畢竟,相關指數基金有望持續迎來長期資金。

此次個人養老金基金擴容中新納入的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來自30家基金公司,既有易方達、華夏、廣發、南方等頭部公司,也有創金合信、萬家等中型基金公司。

這次個人養老金基金擴容,指基大廠在競爭中明顯勝出。

此番30家基金公司的85只指數產品新增Y份額。其中,易方達基金新增的Y份額指數基金數量最多,達到11只,加上此前已納入的13只養老目標基金,目前易方達基金旗下共有24只個人養老金基金,數量爲全市場第一。具體來看,這11只產品包括9只指數基金、2只指數增強基金,涵蓋A股寬基、紅利兩種類型。

華夏基金以9只產品、天弘基金以8只產品緊隨其後。此外,富國基金有5只產品,廣發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各有4只產品。而博時基金、大成基金、華安基金等各有3只產品;中歐基金、萬家基金、匯添富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國投瑞銀基金等各有2只產品;國泰基金、創金合信基金、建信基金、華寶基金、摩根基金、景順基金、天弘基金、西部利得基金、銀華基金、招商基金、申萬菱信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鵬揚基金、泰康基金等各有1只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養老金融潛力巨大,目前政策提供了充分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向全國推開後,市場獲得更大的空間。誰產品設計得好、規模大、投資成本低、服務到位,誰就可能搶佔市場先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同臺競爭激烈,以滬深300指數產品爲例,有12只指數基金和8只指數增強基金新納入個人養老金基金。其中,華泰柏瑞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旗下的4只千億滬深300ETF都新增Y份額,並且都是最低費率,管理費0.15%,託管費0.05%,而部分基金公司相對規模較小的滬深300基金或聯接基金的費率較高,同臺競爭力明顯較弱。

有基金公司人士介紹,目前政策剛剛出臺,其公司在大力解讀政策和推廣產品,公司近期在加大宣傳力度,希望增加競爭力。

富國基金指出,展望未來,金融機構需要以長遠的戰略視角,系統規劃和佈局,從組織架構、公司治理、文化建設、資源投入等各方面予以重視,全面促進“第三支柱”發展。

一是聚焦投研能力提升,持續優化投研體系建設,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二是強調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專業性強、穩定度高的團隊,重視梯隊化管理,健全長週期考覈和激勵約束機制。三是重視信息技術應用,加大科技投入,探索運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夯實信息系統的服務能力,更好的保障各項業務高效運轉。四是優化產品設計,從費用費率、申贖機制、收益分配等方面入手,便利不同的資金投資與使用需求。

有公募人士認爲,要在個人養老金業務上勝出,需在持續豐富完善產品線的基礎上,基金公司須從投研能力、隊伍建設、市場營銷、投資者教育等方面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