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婦靜脈栓塞腳腫難行 支架置放助血流暢通走路無礙

童綜合心臟外科醫師李志賢說明總腸骨靜脈狹窄造成栓塞位置。(陳淑娥攝)

總腸骨靜脈栓塞術前術後比較圖。(童綜合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85歲王姓老嫗因雙腳腫脹疼痛,到腎臟科治療後僅右腳消腫,轉診心臟血管外科檢查後發現左下肢深層靜脈血栓,再確認爲左腳總腸骨靜脈狹窄致栓塞。醫師安排血栓溶解手術,再進行總腸骨靜脈支架置放手術,術後4天左腳完全消腫,且可活動行走,住院1周即出院返家。

王姓老嫗因腎功能不佳,持續在童綜合腎臟科治療,但雙腳開始出現腫脹,以爲腎病造成水腫不以爲意,但雙腳卻越來越腫痛,連行走都困難,治療後右腳消腫,但左腳仍腫脹又疼痛,疑左下肢深層靜脈血栓導致,立即轉診心臟外科醫師李志賢。

李志賢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發現患者左側總腸骨靜脈嚴重壓迫性狹窄,漸漸造成深層靜脈栓塞,當血液無法順利迴流出現左腳腫脹疼痛,因此先進行血栓溶解手術解決血管栓塞問題,再進行左側總腸骨靜脈支架置放手術,術後左腳逐漸消腫,4天后可以開始下牀行走動。

李志賢表示,深層靜脈栓塞是指深層的靜脈裡血液迴流出現問題或不良,造成肢體腫脹情況,好發在下肢,偶爾也會出現上肢部位,腫脹狀況若沒好好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動脈血液循環受阻,出現肢體腫脹部位因缺血壞死狀況,甚至需要截肢;另外下肢或骨盆發生的深層靜脈栓塞,也可能併發肺栓塞而有致命危機。

李志賢呼籲,長期坐臥、高齡、肥胖、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現深層靜脈栓塞,需多走動、活動腳部,增進靜脈迴流來避免阻塞,若有單側下肢腫痛情況發生,要及早就醫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