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富豪的智慧:那些能不做這3件事的人,一般能成功
今天阿胖想與你聊聊,到底哪些人最終能成功?很多人覺得成功是看運氣的,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比如在這位97歲富豪的智慧裡,我就找到了成功秘密。
這位97歲富豪名爲查理·芒格,這個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股神”巴菲特大家一定都認識,芒格其中一個身份便是巴菲特的導師,巴菲特曾這樣說:“我能有如今的成就多虧了芒格,他讓我以極快的速度從猩猩進化成了人類,如果沒有他,我會窮得多。”
我學習完芒格的智慧後受益匪淺,芒格提到:我見過很多人,能堅持不做這3件事的人,一般都成功了,如果你能耐心讀完,對你的成功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01
不做完全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
芒格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得到某個東西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他。
這句話也側面反映了,能堅持不做完全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的人,會更容易成功。
比如你想月薪過萬,但需要很多專業技能纔可以做到,你現在該做的,不是盲目地去應聘月薪過萬的工作,因爲你壓根不具備這些能力,應聘多了反而會頹廢並且打擊自己的自信。
你該做的是把自己能力圈裡的事情給做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等到某天,你的專業技能接近月薪過萬的水平了,這時候再去應聘月薪過萬的工作,一下就能成功。
看出來了吧,盲目做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情,不僅沒啥效果,自己心態還容易崩,但持續做自己能力圈內的事,我們便能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好。
芒格在投資上便一直在遵守這個原則,衆所周知,在前幾年,他和巴菲特對科技行業完全不熟悉的時候,哪怕科技行業機會再明顯,他們也不會去投資,這也使得他的財富能穩定的增長。
那如何判斷怎樣的尺度,纔是自己的能力圈呢?《窮查理寶典》裡提到了一個很好的判斷辦法:竭盡全力反覆都做不好的事,便是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圈。
因爲有些事我們可以做得好,但由於對未知的恐懼,便覺得自己做不好,這時候我們會誤以爲這件事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圈,所以這個原則就是來幫我們更準確的試探能力圈的。
比如你現在製作了一個讀書計劃,每天看100頁書,但你不確定這個是不是你的能力圈範圍內,你便可以先拿一個星期,竭盡全力地去試,如果一天可以看個80、90頁,那你的能力圈範圍便是基本在80、90頁那,如果你只能看50頁,那你的能力圈便是在50頁左右。
02
不隨大流
不隨大流這個點說過很多次了,可還是有人總喜歡隨大流,今天再透徹地說一次,不隨大流,到底對你有多好,隨大流,又到底有多影響你的成功。
就拿芒格來說,在他擅長的投資領域,如果隨大流,很容易就會成爲韭菜,在座的各位應該都有當過韭菜的滋味吧,別人說好的時候,立刻就買入,別人說不好的時候立刻就拋出,結果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虧損好幾個點。
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做生意,別人說某個行業賺錢的時候,如果你啥也不想的,盲目隨大流,你大概率會成爲韭菜。
爲啥呀?我們要理解一下信息的本質,你想啊,當一個信息已經變成大流了,這意味着這個信息已經傳播千百萬次了,如果是一個生意上的信息,意味着已經有千百萬個人在你前面入局了,你再去跟隨不是浪費時間麼?
那所謂的不隨大流,到底該怎麼做呢?因爲光這麼說,可能會有些抽象。思路:稀缺思維。
刻意的不隨大流,專門找稀缺的角度與方向進攻,從而爲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比如就拿自媒體這個行業來說,火的時候一堆人入場來搶肉吃,這時候我們可以用稀缺思維,避開和其他人一起搶肉的角度,去做一個培訓這羣人,幫他們搶肉的上游,這個角度關注的人不多,還有一定的市場需求,能賺的絕對比直接去搶肉多。
03
不做短視野者
堅持不做短視野者,有利於我們成功。
這個邏輯很好理解,成功的前提條件必然是看透各種真相,而看透真相的前提條件要麼是足夠強的洞察力,要麼是花足夠長的時間。
對大多數人而言,洞察力都很普通,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模一樣的,每天只有24小時,所以看透真相最好的辦法,必然是花足夠長的時間,如果這時候你是短視野者,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判斷某件事是怎樣的,經常會被矇蔽雙眼,遠離成功。
芒格在投資上,就一直遵守這個原則,他在投資的時候,從不會因爲某個公司現在表現不錯,就投資它,而是綜合考慮某個公司10年、20年之後是否會越來越好,再決定自己會不會投資。
很多商業大佬,創建公司的的眼光,也同樣是很長遠的,比如馬雲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剛開始也壓根沒想賺錢,想的只是傳播、服務,這也使得阿里巴巴發展得越來越好。
有一個快速調整視野的辦法,很簡單,只要我們每次思考的時候,多去想想某件事10年、20年後會怎麼樣,而不是現在會怎麼樣就好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我是阿胖,關注我,爲思考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