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在微妙的節奏裡

恆指、恆生科技指數今日午後快速轉弱。早盤一度翻紅的阿里巴巴(9988.HK),再度下跌,跌逾2%,收報於92.2港元。這與昨晚阿里美股表現(漲1.67%)略有反差。

拋開大盤,照理說,昨日入選PCAOB首批審查名單的消息應算一項利好。畢竟,談判那麼久,終於達成一個看似尚可的協議。列入首批,相對來說,阿里能更早解除“退市”風險,消除資本市場疑慮。

確實還有一些不確定性。這事複雜而敏感。除了審查細節未公佈,即便最終結果樂觀有利,這週期的輿論,阿里也很難跳脫深度博弈,從而在資本市場持續形成壓力。

這氛圍中,本地顯然處於被動。

美國SEC主席Gary Gensler曾表示,計劃9月中旬開始審查,到12月份,應能獲悉中概股是否合規。

當然不是。事實上,我們已看到它也在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

看兩個時間交錯點上,它的動作:

7月26日,它宣佈,將在港申請雙重上市。當日,阿里港股漲近5%。3天后,它與多家中概股被列入“預摘牌”名單。當日,阿里美股跌逾11%。

近乎前後腳。由於雙重上市有規避現有在港二次上市的“雙殺”風險,且隨後有望實現港股通,吸引更多內地投資者,如此,即便未來極端情況下美股真的有摘牌風險,也能最大限度地緩和、消除港股資本市場風險。阿里集團的動作,不排除提前對衝用意。

當然,應該也有緩和Q2財報壓力指標的用意(8月4日公佈)吧。加上董事局主席、CEO張勇(花名:逍遙子)《致股東信》中關鍵內容的烘托,算是從多個層面消除了被動,並讓人看到阿里集團面向未來發展的很多確定性。

8月29日,阿里集團發佈《2022阿里巴巴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簡稱“ESG報告”)。8月31日,消息稱,美監管機構已將阿里等幾家中概股列入首批審查名單。

又是前後腳。

兩者之間看似沒有什麼關聯。

但你要意識到,ESG戰略可是強化企業透明度與全球資本市場認同度的一種出色的舞臺。本就是全球資本市場日益緊迫的要求。ESG已成爲公司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關鍵軟實力。

PCAOB審查可能帶有意識形態、大國博弈思維。但落在具體中概股身上,無非還是要展示更多透明度。而ESG正是財務報告之外的另一重關鍵維度。

阿里ESG報告開篇有逍遙子一封信。也即《阿里巴巴和它的102年願景:創造商業之上的價值》。他以ESG爲基點,回答了阿里集團面對日益複雜的時代,如何處理與環境、社會、治理的關係。

在組織的透明度、信任層面,財報、ESG報告是兩大不可或缺的維度。阿里被納入首批審查名單。財報之外,ESG報告同樣能發揮軟實力,強化認同。阿里最大可能提前預判到了昨日消息。

當然,即便有真實的對衝用意,這裡也不是否定阿里自身硬核的化解能力。事實上,這類動作很難真正持續消除資本市場波動風險。

老實說,面對眼前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海外監管氛圍,任何單一利好都無法持久。市場乾坤不可能一朝扭轉。一切還是要耐心等待。

這裡不妨多說幾句。

你覺得,阿里集團最大的壓力面是什麼呢?

是行業競爭嗎?

它確實很關鍵。幾年來,行業誕生許多玩家。圍繞淘系競爭力的話題連綿不絕。不過,就阿里現有規模、地位及業務版圖說,我不覺得它屬於最爲關鍵、緊迫的壓力指標。

那是什麼呢?

宏觀面壓力,其實不必多言:地緣政治、通脹、疫情、供應鏈,以及最近幾年氣候、環境變化引發的種種災變。阿里無法左右。這更多體現爲整個世界的不確定性。

監管與政策面同樣務須多說。兩年多來,阿里一度備受考驗。事實上,監管不止本地,還有全球化時代的數據監管,後者日益複雜而嚴苛。

這都是阿里集團資本市場持續承受的核心壓力面。

不要覺得在爲阿里辯解什麼。好像它的股價與市值被動只在外部。我們當然明白,行業轉型週期,內部創新的壓力最實際。這裡,我們只是更多就資本市場的敏感度來說。

你應該注意到,過去兩年,只要監管面稍有一點消息,哪怕與並無直接關係的信號,阿里以及諸多同業的股價就明顯震盪。甚至,一些人只要看到監管信息,就立馬首先想到阿里的表現。這幾乎已成心理定勢、條件反射。

如此,此刻,如何對外展示持續化解、消除宏觀與監管兩重壓力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關鍵。

這裡,建議重新讀一下逍遙子2022年《致股東信》,並將它與ESG報告結合,仔細審視內在邏輯。它們其實對上述挑戰做了回答。

先看看2022年致股東信。逍遙子形容2022年局面時說,“這可能是數十年間感受到外部環境變化最爲劇烈的一年”,阿里面臨着“時代之問”。

面對宏觀、監管考驗,阿里怎麼回答的呢?或者說,它的應對之道是什麼。

那就是信中所說的“堅定信心、積極應變、做好自己”。

有必要重新貼幾句。所謂“堅定信心”,涉及三個層面,即堅定對中國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未來、人們對美好生活不變追求的信心。逍遙子說,只要大趨勢清晰、堅定,阿里就有信心,有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能爲社會發展持續做出貢獻。

這三個層面,分別指向母國未來與認同、賽道定位、客戶與用戶需求。我們能體會到內在的自信。

“積極應變”。阿里過去常言“擁抱變化”與“創造變化”。這是中觀視野。宏觀面,逍遙子強調要積極適應環境變化,跳出自身視角,“站在社會發展角度”看自身、感受自身、理解社會對自身的期待,並在社會發展的大勢和經濟大週期中找準發展路徑。

這是一種從社會、客戶、用戶需求角度出發的商業邏輯,而不是自身能力出發的邏輯,有一種迴歸初心、反躬自省的精神。它的視野,比一般“以客戶需求爲中心”更寬闊,融入了社會、環境、全新的責任。你應該意識到,它完全吻合ESG的訴求。

“做好自己”,指的是聚焦核心戰略,不斷提升創造客戶和社會價值的能力,完善與社會相處、溝通的方式,“以自身努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種種不確定性”。

這裡面,既有長期主義與持之以恆的能力建設,又有公司持續提升治理的取向。所謂與社會相處、溝通的方式,投射在自身,就是治理的訴求。

這無疑是阿里集團一種整體化解的挑戰的立場與基本邏輯。

藉此,逍遙子向監管方、投資人、客戶與用戶傳遞了信心。

當然,這種應對之道,必須有更具體的落地支撐體系與方法論。那就是:

阿里年初升級了“三大戰略”,已從“內需、全球化、雲計算與大數據”升級爲“消費、雲計算、全球化”。

我們剛纔說了,若拋開資本市場,就自身來說,阿里集團最切實的挑戰,其實是行業數字化轉型週期,一個複雜系統如何持續化解規模與效率以及效益的種種挑戰。它當然事關底層創新與增長。

阿里的核心應對策略,正是多引擎治理架構,也即走出過去電商生態爲中心的治理,走向更爲多元的治理。它最大的效應,就是持續釋放旗下各組織單元的獨立性、創新力、經營力。

當外界只看電商維度的時候,阿里旗下已涌現出一批富有創新力、競爭力的單元:阿里雲、菜鳥、高鑫、淘特、淘菜菜、盒馬、夸克、Lazada、Trendyol等等。而每個單元都開始構建更爲垂直、縱深、完整的能力體系,並持續創造更多維的價值體系。OKR下,“能力建設、價值創造”已成爲阿里集團新週期的指引。

外界只習慣看阿里電商基本盤增速放緩,而忽視了整個集團的增長驅動力,已由電商引擎驅動走向更爲多元的引擎驅動。

當外界覺得阿里集團兩年來市值縮水、資本市場無比尷尬時,上述單元各自隱含的價值,即便簡單加總,都可能早已超越阿里集團現有的市值。

而且,外界還忽視了4000多億的淨現金頭寸(包括短期投資)以及價值2340億的投資組合。

記住,阿里的經營日益多元,它早已不是所謂“電子商務”公司了。它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匯一體、橫向基礎設施支撐體系與縱向垂直版圖複雜交織的數字經濟生態。

全球商業社會此前還沒有出現過如此複雜的組織形態。這個龐大的平臺經濟體,內在的挑戰,確實在於如何化解複雜性,走向更具效率、效益、更可持續的增長路徑。

微觀的創新當然是必需。但中觀的治理提升、組織力以及領導力的創新更爲關鍵。

它就在逍遙子說的應對之道里,更在前幾天強調的ESG報告裡。後者裡面,有阿里集團新的治理結構,有它“102年好公司”願景驅動的核心邏輯。ESG報告與財報“一體兩翼”,是阿里集團對外展示能力、信任、透明的核心維度。

逍遙子說,ESG是一把圍繞價值、責任和風險的標尺。這是非常簡潔而寓意豐富的表達。它有利於消除外界尤其監管方、資本市場、行業的焦慮。

最後,想說,應對之道、三大戰略、多元治理、“財報+ESG報告”,種種動作,置入“雙重上市”、PCAOB首批審查名單背景下,你應該明白它們此刻具有的真實效應:除了價值展示,它有利於強化全球信任與透明度。

阿里集團前不久表示,雙重上市有望年底前達成。美國SEC主席Gary Gensler說的12月份應能獲悉中概股合規消息。兩者大致同一週期。這期間,阿里還會經歷股東大會(本月底)、Q2財報、雙11,加上持續向上的本地產業政策以及正在復甦的經濟,它有望在年底前迎來一個新的發展節點。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