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苦盡甘來 立志幫單親媽站起來

九十歲的陳楊麗蓉(右)今年八月廿六日親手將捐款交給單親媽媽,並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記者謝進盛/攝影

「原以爲枕邊人只是尿毒症昏睡,想不到竟自此長眠,連遺言都沒交代。」九十歲老太太陳楊麗蓉回想起六十三年前突然成爲單親媽媽那一刻,僅以一句「很可憐」輕輕帶過;她熬過母女三人蓋棉被縮牆角躲颱風的艱困歲月,經營事業有成,成了長期捐助單親媽媽的「南臺灣活菩薩」。

一九五三年,十九歲的楊麗蓉因媒妁之言與陳緄和結婚並冠了夫姓,丈夫婚後五個月入伍、退伍後到家族事業木材廠與水泥瓦廠上班,她相夫教子的幸福日子過沒多久,丈夫因嚴重尿毒症,於一九六一年九月二日清晨五點睡夢中辭世。

那年,陳楊麗蓉虛歲廿七歲,女兒分別六歲、三歲,她不得不挑起生活重擔,到夫家家族經營的水泥瓦廠工作。「那個民風保守年代,男女同工不同酬,股東男工月薪兩千元,只願給單親的我三百元。」陳楊麗蓉據理力爭,廠方勉強同意月薪八百元聘用,她每天咬牙搬重瓦、幹粗活,不料,兩年後股東爲了分家而決定出售水泥瓦廠。

陳楊麗蓉面臨失業或接手經營的抉擇,她先後在祖先及先夫牌位、北門南鯤鯓代天府吳王千歲前擲筊,統統聖盃給足她勇氣,決定頂下瓦廠自己當老闆。

陳楊麗蓉頂下水泥瓦廠,從不被看好到業務蒸蒸日上,靠的是誠實好口碑。圖爲水泥瓦廠現況。記者謝進盛/攝影

借錢頂下瓦廠 沒人看好她

「妳一個查某囡仔,甘有法度?」陳楊麗蓉說,當時她拿出廿萬元積蓄並向人借錢,湊足卅七萬元頂下瓦廠時,母親相當不諒解,甚至質疑她根本沒能力經營,連原始股東們也準備看她笑話,想等她失敗了再接手,但她不願向命運低頭。

廿九歲年輕女老闆「校長兼撞鐘」,不但要在外奔波接訂單,還要在工廠內跟着工人拌水泥、做磚瓦,那段時間的陳楊麗蓉,家庭、事業兩頭燒,尤其所有積蓄都壓在瓦廠上,資金調度常捉襟見肘,還有債務得還,常爲了錢而失眠。

一九六四年一月十八日白河大地震,意外成了工廠轉捩點。陳楊麗蓉回憶,當時倒了很多房子,她騎車馳往位在新營火車站旁的瓦廠,遠遠看到廠區圍牆倒塌「心涼了一半」,所幸兩萬多片水泥瓦破損不到一百片,鬆了口氣。當時,屋瓦需求大,很多業者趁機漲價喊到每片五、六元,她堅持一片成本一元、賣一塊兩毛錢,還免費供應貧困者屋瓦重建家園,工廠打出口碑後,「抽屜的錢經常滿出來」。

颱風吹倒牆壁 蓋棉被避風

一九七二年,卅八歲的陳楊麗蓉經濟較寬裕,想起單親媽媽艱苦歲月,颱風吹倒家中牆壁、母女三人縮牆角蓋棉被避風、天亮後自己釘木板鋪水泥補牆,匿名捐出十二萬元請國民黨臺南縣黨部轉贈十二名縣內單親媽媽,但當時鄉間平房售價不到三萬元,被認爲太大手筆,最後改捐每人五千元;她的善行直至獲推薦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才曝光。

六十歲那年,陳楊麗蓉評估經濟無虞,收掉水泥瓦廠退休,但仍掛念單親媽媽,決定將過去不定期捐款改爲定期,每年請家扶中心推薦受捐助者,讓她在丈夫農曆忌日當面致贈慰問金,再以自身故事鼓勵有相同遭遇的女性勇敢活下去。

「苦日子會過去,天總是會變光。」今年農曆七月廿三日,廿名單親媽媽從陳楊麗蓉手中接過三萬元慰問金,「阿嬤」一個大大擁抱時,眼淚奪眶而出。「阿嬤可以,我也可以。」丈夫罹癌病故、獨自照顧三名年幼子女的陳美華說,天無絕人之路,相信她也能像阿嬤一樣克服難關。

陳楊麗蓉(左)年輕時一家四口全家福曝光。圖/北臺南家扶中心提供

捐款持續53年 會繼續下去

五十三年來,陳楊麗蓉先後捐出一三二○萬元幫助六○八名單親媽媽,二○○七年更捐款一千萬元成立「寒梅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加入社會資源並擴大幫助雲嘉南地區的單親媽媽;陳楊麗蓉說,她親身經歷過那種「無能爲力」痛徹心扉感受,「鼓勵幫助單親媽媽重新站起來是我畢生志業,會繼續做下去」。

「單親家庭撫養子女的辛苦,非外界能想像。」家扶基金會前副執行長周明泉說,但「給一條魚,不如給釣竿」,弱勢家庭更需要「人助自助」,若孩子適合朝技職領域發展,政府及民間可多協助輔導他們考取相關證照,培養一技之長。

「以前更慘,根本不敢奢望外界幫忙。」陳楊麗蓉說,現在單親媽處境比以前好許多,「政府有在做,但也是需要時間」,重要的是單親媽媽要先自強,畢竟「自助纔會人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