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任/我好討厭這種造神運動!

▲不畏河水低溫潛水員手牽手在基隆河搜尋復興空難失蹤者遺體。(圖/記者徐文彬攝)

作者阿任

媒體也太會把人神話了,故事都自己編好了,到底實情是如何有人知道嗎?

在還在救援時刻,我不想跟着媒體說什麼「機長英雄「,什麼「機長在搏命關頭救了數百人命「..,這些都言之過早,況且我想任何人、任何人只要是正在控 制飛機的那個人一定都會在那個時刻想盡辦法減少傷亡,這麼做只是正常人的表現稱不上英雄,會故意要同歸於盡的只有恐怖份子

►►掌握復航空難最新即時新聞,請點這裡觀看文字直播

▲各家媒體都大篇幅報導空難。(圖/翻攝自阿任粉絲團

▼「最後10秒仍努力拉」,感謝機長廖建宗「救了臺北」。(圖/翻攝自機長廖建宗臉書)

事件發生至今,媒體總是會爲了找題材就會開始到處創造話題,找人物,寫故事,想紅的就跳出來了,不願接受採訪的就被一直挖,挖到連小時後的事情,平常的爲人個性也都能寫,然後佔盡媒體版面

災難就是災難,遇到這種災難沒有人有能力當英雄,只有憑藉自己的專業去做出合理的處置,其他的只剩下運氣好不好而已。就算有人在災難發生時臨陣脫逃那也只是人性,沒什麼好批評的!

空難發生後的重點除了善後應該擺在爲什麼會發生空難?飛安問題應該要徹底檢討?機師是否過勞?檢修制度是否有嚴格把關?等等等可能的原因,半年前的馬公空難到現在到底檢討出什麼東西?今天的這些人難道不算枉死?

事件已經發生,從經驗中學習到如何避免一而再發生的災難纔是要務,雖然人死爲大,但媒體把開飛機開到墜機,摔死了四十幾條人命的機長用頭版頭條封爲空難英 雄?對我而言實在言之過早,應該靜待調查結果,人爲失誤也可能是墜機原因的選項。而且,試想如果再來一次,這位機長還願意再當一次空難英雄嗎?還是想繼續當個沒沒無聞的機長,盡到他的責任顧客平安的送到目的地呢?

此篇文沒有要對罹難者不敬,我只是以我個人觀點想冷靜的看待事件,痛定思痛,檢討、改進、再出發,纔是正面的能量

●作者阿任,澎湖消防員原刊阿任的想像天地。本文最下圖爲內政部提供。本文言論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