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西塘"豔遇記" 輕舟如梭 柔櫓如夢

雨未雨的日子是最適合去遊江南水鄉古鎮的。獨自一個人,揹着雙肩包,將雙手插在口袋裡,隨意得像風。只可惜欲雨未雨的日子很多,江南水鄉也在,而古鎮卻很少見了。

所以你就可以理解,當我頂着煙雨迷濛的天,置身於離嘉善僅十來公里的水鄉古鎮西塘時,何以不是詩人激情如涌,不是哲人也浮想聯翩了。

西塘鎮很小,方圓才兩平方里,相傳春秋時伍子胥爲修築水利所鑿伍子塘之水直抵境內市河,故也有“胥塘”之稱。唐宋時這裡就有大姓人家建宅居住,聚成村莊,至元明已是頗具規模的市鎮了。歲月流逝,百年千年,西塘穿越歷朝歷代的時光,而今猶如一方古玉,更顯得剔透玲瓏,空靈雋永。

人到西塘有“三多”:橋多,弄多,廊棚多。

西塘水網交錯,河道縱橫。清凌凌河水血脈滋養着西塘人家。小街傍河,人家依水青瓦白牆木柵花窗,構成一幅幅江南水鄉特有的經典畫面清潤秀美,如詩如歌,此情此景,只怕是惟有在吳冠中的畫中才能見着的了。

家家戶戶門前是街,門後是河,河埠頭就建在自家的後門口,有的人家乾脆將河埠頭搬進了家中沿河望去,一個個石砌的河埠頭就像一架架古琴,在河的兩側次第排開,彈奏出江清若說河埠如琴,那麼河邊的廊棚則如一支長長的洞簫了。爲了遮風避雨擋太陽,河邊的人家將門前那條小小的石板路也蓋上了頂棚,一根根圓木柱支撐着向河邊傾斜的屋頂,倘若有雨,雨水便會順着斜斜的屋頂落到河裡,俗稱“一落水“。長長的廊棚沿着長長的河岸蜿蜒向前,成了西塘一道道獨特的風景

門開了,有婀娜少婦水邊洗滌;船來了,有健壯船伕撐篙點波。輕舟如梭,柔櫓如夢,吳儂軟語巧笑倩兮,一河清流如酒。說話間,水也動波也搖,琴也奏簫也鳴,晨嵐曉霧夜風星月,莫不入曲,曲曲動人心絃,聽得人深深地醉了,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