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化還是泡沫化?

(圖/本報系資料照)

昨晚黃仁勳演講的網路轉播,慢了幾分鐘纔開始,原因似乎是:要讓自動中文翻譯得以進行。然而Youtube的翻譯,不曉得有沒有使用AI,並不能翻得夠好,證據就是黃仁勳與輝達整個幾兆美元的AI帝國最重要的一個字,CUDA,竟然翻成了KUDA。

CUDA是輝達開發,以GPU爲基礎的平行運算平臺,昨晚他有圖解平行運算的威力:就像千百個小學生一起分工畫圖,不像CPU是一個老師獨自畫圖。在CUDA架構底下,CPU與GPU一起工作,GPU有強大的平行運算能力,而剛好AI的運作原理就需要快速的平行運算,因此CUDA的威力就展現出來了。

GPU是所謂的圖形處理器,而AI的最重要原理之一,深度學習,最常使用的工作原理就是圖形辨識,包括2012年開發出來,促成這一波AI大爆發的卷積神經網絡AlexNet,就會使用圖形辨識。開發者是三個師生,其中一個學生後來成了Open AI的創始人之一。AlexNet的成功,促成了AlphaGo的出現,後來是2022年出現的ChatGPT,可以跟人交談,掀起全世界的AI浪潮,然後就被說成是AI革命了。

昨晚黃仁勳也提到了ChatGPT的工作原理,LLM,也就是大型語言模型,它可以理解和產生人類語言文字,而方法就是使用現存的網路資料庫,藉由CUDA與GPU的強大平行運算能力,學習看懂文字,理解以後再以文字回答人類的問題或要求。最新釋出的ChatGPT-4o,根據美國媒體的評論,跟上一代的差別並不大,明顯是膨風了。

在這兩年的AI熱潮裡,雖說被稱爲AI革命、AI時代到來,但歐美一直有人抱持懷疑眼光,冷靜觀察到底目前以LLM爲工作原理的AI技術,可以走到什麼境地。AI產業,大家越來越能體會,宣傳成分居多!產品實際用起來,就是還好而已。不是嗎?ChatGPT幫忙寫出的文章,很多時候修改起來,比自己重寫更花時間。

臉書上這陣子大量出現「耶穌在風景中」這類AI繪圖,或者其他AI繪圖,看起來確實令人驚奇,但就是有許多細部扭曲或不合常理的地方。你看昨晚黃仁勳幾次秀出的AI繪圖與AI影片,還有那首AI饒舌歌曲,效果如何?4個字:還好而已。

所以說黃仁勳昨晚把AI講得多麼神奇,連「數位人類」都出來了,好像以後到旅館check in,只要跟電腦互動就行了。問題是,到目前爲止,AI就沒有那麼好用啊!很多人在講AI將會取代很多人的工作,事實上AI做了以後,都需要人類出來幫忙審視與補強一下,不然,遠遠無法達到人類生活的要求,是吧!

人腦的運算,跟目前的AI,原理是不一樣的!LLM使用文字來學習與運算,但人腦,因爲演化的關係,使用的是聲音!聲音,是人類思考與智慧的基本元素,不是文字,這一點恐怕AI工程師尚未體會。沒有人用文字在思考,大家都是用聲音,甚至連閱讀也是,都需要默唸。也就是說,目前AI的運算原理,想要透過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暴力式窮盡法,讓機器人擁有智慧,恐怕距離人類智慧尚有一段很大的距離;甚至,也可能是,目前的AI,根本走錯路了。

黃仁勳搶先一步,在超微的蘇姿豐今天開講以前,先下手爲強!因爲輝達與超微,目前是AI晶片的競爭者,超微的M300已經比輝達的H100更強了。簡言之,黃仁勳在臺灣所做的一切,就是sales的行銷手法,昨晚根本就是產品宣傳與說明大會吧。

事實上,如果不涉及大量平行運算,根本不需要啊!而且,如果其他廠商的技術追了上來,輝達能不能保有優勢,還是一個問號。甚至,當新的AI技術開發出來,不必使用CUDA平臺,那麼,輝達能不能繼續稱霸AI產業,也是一個問號。AI浪潮,會不會泡沫化啊?沒人能打包票吧。(作者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