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替代效應 白領首當其衝

大陸專家表示,以人工智慧(AI)爲代表的新技術正在以勢不可擋的態勢影響着就業市場。(中新社)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的「經邦論道」系列講座上,大陸專家表示,以人工智慧(AI)爲代表的新技術正在以勢不可擋的態勢影響着就業市場,諸如銷售、財務/審計/稅務等行業已經開始受到衝擊。爲了防止AI對勞動力產生過強的替代,應該更加擁抱AI而不是拒之門外。

界面新聞報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在會上指出,根據她的最新研究,AI正在對中國的就業市場產生替代效應。她通過對智聯招聘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間120萬條招聘信息的樣本分析,對AI「暴露度」(工作內容可被AI替代的程度)較高的職業,新增的就業勞動需求出現大幅下降。

具體來看,諸如銷售、財務/審計/稅務、教育/培訓、軟體互聯網開發/系統集成、行政/文秘和客服等白領職業對AI的暴露度較高,已開始受到AI的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張丹丹指出,美國在這方面呈現相反的趨勢,即職業的AI暴露度越高,相應行業的就業機會也增長越多。她表示,這提醒我們,在面對AI時,更要擁抱和發展新技術而不是拒絕,因爲這樣纔可能避免出現過強的勞動替代,甚至藉助AI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說,「以插畫師爲例,假如這是一個AI暴露度比較高的職業。如果美國大量使用ChatGPT來做插畫,由於成本大量下降,需求大量上升,因此,雖然用ChatGPT來插畫的人取代了人工插畫的人,但是整個行業就業的人數是上升的。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不用ChatGPT來做這項工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需求會流向美國。」

整體來看,張丹丹認爲,中國勞動力市場尚未對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產生明顯的適應性調整,而負面的就業衝擊效果已經顯現,隨着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深化和廣泛使用,這一替代效果呈現加強趨勢。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勞動力市場將逐漸表現出對大語言模型技術的不良反應。

她建議,加速技術前沿設計產業的技術採用,只有與新技術的廣泛結合和在生產過程中的充分結合才能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的市場需求,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