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推公募指增產品崛起 算法工程師成“香餑餑”

人才儲備、技術成熟與市場需求擴大,正刺激着公募指數增強產品的快速發展。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逐步成熟,各大基金公司不僅在投資標的上看好AI,也在指數增強基金上強化AI選股的賦能。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近幾年來公募指增產品實戰效果顯著,市場需求快速擴大,人工智能的熱潮又進一步推動公募基金加速佈局算法和機器學習。相關基金人士強調,A股市場由於投資者結構偏向散戶,整個市場追熱點的氛圍相對比較濃厚,指數增強類基金通過AI選股獲得阿爾法的空間更高。

指增產品從探索走向實戰

公募指數基金在A股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內股市結構性機會持續演繹的特徵,使得基於人工智能的指數增強基金逐漸成爲新潮流。指數增強基金的特殊優勢在於,在基於被動投資跟蹤所覆蓋的指數的同時,也能通過基金經理、研究員的主觀判斷和個人能動性,力爭獲取比跟蹤指數更高的超額收益。

儘管早在2002年,公募市場就已出現國內第一隻帶有“指數增強”字眼的公募基金產品,但考慮到當時人工智能技術所處的階段以及國內基金經理人才儲備情況,當時成立的這隻指數增強基金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由於當時國內缺乏具有懂建模、有實戰經驗的基金經理,當時這隻產品聘請了一位來自英國的基金經理管理該產品,但從2002年AI算法和機器學習技術並不成熟的背景看,這隻基金並不完全符合當下指增產品的定義。

指增產品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基於對數據的挖掘,2014年是一個關鍵時間點。當年開始,中國公募基金與互聯網行業開啓了大爆發時代,“大數據”成爲2014年的熱門話題,多家基金公司與互聯網巨頭合作推出了大數據指數基金。同時,也是在2014年前後,國內公募與互聯網IT行業的快速崛起吸引了一批具有海外量化投資經驗的人才回國,多個因素的交織爲之後公募順勢發展指數增強產品提供了契機。

比如,現任景順長城基金副總經理的黎海威在2012年回國,擁有金融工程專業背景的他早期在海外市場從建模開始,逐步做到基金經理、公司副總裁,後來指數增強也因此成爲景順長城基金在指數產品上的一個招牌。

黎海威在一次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A股市場由於投資者結構偏向散戶,整個市場追熱點的氛圍也相對比較濃厚,指數增強類基金通過AI選股獲得阿爾法的空間會更高一些。所以如果是一名工具化產品投資者,那麼在成熟市場,比如在美股市場,費率低廉的指數基金值得長期配置。但是在A股,基於人工智能的指數增強基金更適合投資者。

黎海威認爲,指數增強基金超額收益水平的差異,歸根結底還是增強策略、量化模型的差異,以及背後投資團隊理念的差異。投資者在選擇指數增強基金時,除了選好對標指數外,也可多留意產品的增強策略以及團隊投資理念,對產品超額收益的來源心中有數,這樣也有助於投資者長期持有並獲取增強策略帶來的超額收益。

公募招聘

集中突出算法工程師

當前的工程師紅利也爲公募基金指數增強產品提供了發展條件,公募基金人才招聘在量化、智能、模型、算法等崗位上的突出需求,也反映了當前公募基金正極力佈局指數增強產品的現象。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3月份發佈的多個公募基金春季招聘會上,基於人工智能的算法工程師、模型工程師、量化研究員成爲招聘的熱門領域,比如易方達基金在3月份的招聘上,集中推出關於算法、數據與研發工程師等崗位。

匯豐晉信基金在量化研究員的春季招聘上介紹,該崗位完成各類數據統計分析工作,爲資產配置,行業配置,金融工程等相關研究提供量化研究支持;開展日常數據統計分析工作,跟蹤市場變化,及時提供重要市場跟蹤數據;學習和跟蹤國內外量化相關的投資理論、學術資料、研究報告等並進行實證研究;在投資經理和研究主管的指引下,挖掘各類量化因子,並協助開發A股量化策略,如量化選股、指數增強、行業輪動和回撤控制等策略。

廣發基金今年的春季招聘也強調在量化崗位的人才佈局,比如該崗位要求有統計建模或機器學習經驗,開展研究開發量化選股策略,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建模,測試、制定和完善量化選股策略;運用機器學習算法,根據特徵數據提煉出對未來股價具有穩定預測作用的信號;對市場交易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和統計分析,挖掘有效的阿爾法因子。

業內人士認爲,隨着人工智能在投資與產品上的賦能體現出越來越多的正反饋,公募基金的人才佈局也逐步從傳統股票投研崗位,愈加體現對算法、量化、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新技術、新能力的需求,也適應了當期指數增強產品快速發展後的競爭環境。

AI賦能

讓指增產品更得心應手

人工智能在最近三年快速發展以及技術上的成熟,也使得公募基金在指數增強產品佈局上更加得心應手。

鵬華基金基金經理蘇俊傑表示,通過AI機器挖掘出的股票因子的效率明顯優於人工,且能夠有效降低因子重合度,產生額外的阿爾法效果,目前大致形成了以“基本面選股”爲底層邏輯,“基本面、量價、另類”爲核心維度的多因子框架,還包括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級、輿情和專利等數據,其中較爲重要的是輿情信息。在蘇俊傑看來,輿情信息屬於文本的一類,本身就極難處理,但在AI技術的支持下,量化分析師擁有了通過算法理解文本正負面導向的能力,這無異於給指數增強投資配備了更全面的“武器庫”,讓投資過程能夠更加全面和順利。

通過主動管理的增強策略來獲取指數的超額收益體現在不少基金產品上,以鵬華滬深300指數增強A爲例,根據2023年基金四季報數據,過去5年該產品實現了41.56%的淨值增長,超越業績比較基準18.99個百分點,創造了明顯的歷史超額收益,同期其他主要指數增強產品如鵬華中證500指數增強,淨值增長率表現也顯著優於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由此也不難看出鵬華基金蘇俊傑團隊量化策略操作的有效性。

在北交所市場佈局指數增強的創金合信基金人士,也強調了人工智能對指數基金的賦能意義。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量化投資官、北證50指數增強基金經理董樑告訴記者,在北證50指數未發佈時就通過常見的指數編制方案模擬北證50指數,跟蹤北交所股票的走勢並進行內部研究。北證50指數發佈後,量化團隊積極研究、開發適用於北交所的量化投資模型,不斷根據北交所自身的特點對投資模型進行改進和完善,最終完成了適用於北交所的指標和模型體系,並堅持對模型進行樣本外跟蹤,實時對市場和模型進行歸因分析和投資總結。

正是因爲指數增強基金特有的雙重收益來源,該基金除了自身基於北證50指數的貝塔收益,同時也通過AI賦能的指數增強策略突出基金經理的阿爾法收益,通過多維度量化指標,精選盈利能力強、成長性好、估值低、負債率低的個股,構建具有穩定超額收益的增強組合,並通過每日監控增強組合相對基準的風險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