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臺灣第一份《企業數位轉型新五力DQI報告》出爐 企業數位IQ僅及格邊緣 專業人才、藍圖是轉型成敗關鍵

AMT協會理事長 高端訓博士。(圖/AMT協會提供)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簡稱AMT協會)於昨(24日)公佈臺灣第一份企業數位轉型新五力 (DQI, Digital Quotient Index)調查報告,臺灣整體企業自評數位IQ平均分數僅及格邊緣,顯示臺灣企業數位轉型之路,尚有極大的進步空間。研究也發現,多數企業領導階層雖有轉型認知,但對於專業數位人才及明確數位轉型藍圖等佈局規劃十分茫然,是企業無法落實數位轉型的最主要原因。

AMT協會理事長高端訓認爲,企業的數位IQ是決定轉型成敗關鍵,新五力重要程度依序爲領導力、組織力、數位力、人才力、銷售力,但執行順序剛好是相反的,企業應從提升外部銷售力開始,而不是優先選擇內部流程。因企業內部不會有人反對提升顧客體驗、創造銷售,畢竟這是企業生存與未來是否能持續領先重要動力。

AMT協會理事長 高端訓博士。(圖/AMT協會提供)

AMT協會秘書長連仲賢說,DQI是AMT協會根據國外研究機構的企業轉型研究,結合臺灣企業現況,由多位學者專家反覆研討所制定,主要用來評估企業在數位轉型的基礎能力與落地執行力。本次調查263份企業有效問卷,多來自對數位轉型高度關注之臺灣企業。本研究分析將全體企業分類成 6 大產業以及 25 個行業別,調查結果發現,不同產業數位轉型表現有極大差異:

數位IQ表現 金融/資產/投資業最高、科技/生產/製造/加工業最差

以全體企業來看,平均DQI得分爲60.9分,剛好及格,顯示臺灣整體數位轉型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若以產業羣體排名來看,排名第一的是金融、資產、 投資業羣,平均爲 75.55 分,最差是生產製造、加工業羣,平均僅 53.49 分。

如以各產業的數位IQ表現,排名前三名是行銷科技業、不動產服務業、法人;後三名爲加工/傳統制造業、紡織/材料業、 公/國營/政府機構。在產業數位落差上,餐飲大品牌或新創與小規模餐飲品牌,數位落差程度差距非常大。生產製造業,分數表現普遍差,但也有少數導入智慧生產企業表現佳。透過熱力圖分析,發現金融、行銷顧問、行銷科技業,表現全面,領導階層對轉型認知高,但其中也不乏領導人感知弱,不得其門而入。

企業新五力熱度圖觀察 數位人才力爲數位轉型首要痛點

● 領導力:多數企業組織領導者對數位轉型已有明確的認知,且充分感受到急迫性,但大多尚未有明確的轉型藍圖規劃和目標。其中直銷/團購/微商表現滿分。

● 組織力:大多企業內部成員雖對於數位轉型有一致共識,也有編制專責單位,但尚未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相關工作。其中不動產業組織力極強,餐飲食品業偏低。

● 數位力:因Saas雲平臺服務崛起,但全球行銷科技工具近來蓬勃發展,但大部分企業在應用行銷科技工具行爲大多仍尚不普及。

● 人才力: 目前企業數位IQ全指標中人才力指數,爲新五力面向最低,除直銷電商外,其他都不及格,極缺乏專人專責落實行銷數位轉型相關培訓課程。

● 銷售力:絕大多數企業數位營收都不到30%,尚未能有效利用行銷科技來創造大量收入與提高顧客服務體驗。

AMT協會秘書長 連仲賢。(圖/AMT協會提供)

數位轉型應從提升外部銷售力、解決數位行銷科技人才開始

針對企業數位轉型痛點困境,AMT協會副理事長吳秀倫指出,專業人才是數位轉型關鍵,轉型如從外部銷售開始,較沒障礙也容易取得資源,得到支持。一旦營收提升,大家信心度增加,顧客服務體驗流程改變,可牽動整個組織內部流程改變,最後纔有機會進入創新商業模式。

AMT共同創辦人/關係長/智策慧品牌顧問公司 吳秀倫總經理。(圖/AMT協會提供)

AMT協會共同創辦人暨智策慧品牌顧問公司首席顧問陳茂鴻提醒,轉型企業首先應明確訂數位品牌新目標、發展數位轉型DX新藍圖、推動雙軌敏捷新組織圖、規劃數位顧客新旅程的行銷科技堆疊圖,強化數位轉型人才培訓力度與數位行銷認證。

AMT共同創辦人/智識長/智策慧品牌顧問公司 陳茂鴻首席顧問。(圖/AMT協會提供)

同爲創辦人現國際廣告協會理事長黃燕玲也提醒,未來企業可重新定義數位營收來源計算,建立消費者歷程,透過行銷科技開創收入,AMT每年公佈臺灣 行銷科技版圖,現已擴張到近300項工具,企業可從六大構面尋找自己現階段最適合工具。

AMT共同創辦人/教育長 黃燕玲。(圖/AMT協會提供)

AMT協會除每年發表臺灣行銷科技(MARTECH)地圖,發行行銷數位轉型書籍、全球最新MARTECH 研究、百師萬生教師訓,2022年更繼續推動5A 數轉行動,包含A_Coach、A_College、A_Visit、A_Talents、A_MarTest等,目的在加速臺灣企業行銷數位轉型的落實可行。

關於AMT協會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AMT) 。(圖/AMT協會提供)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簡稱AMT,ASIA-PACIFIC MARTECH TRANSFORMATION ALLIANCE ASSOCIATION) 」爲國家數位轉型大聯盟成員,也是臺灣第一個由民間發起的企業MarTech數位行銷力促進團體,協會成立宗旨主要在推動產業數位化,並專注於中小企業在行銷上的數位轉型。

1. 會員組成:

現任會長爲前王品總經理/臺灣第一個旅美大數據博士高端訓教授,副會長包含國際公關協會前理事長/智策慧品牌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吳秀倫,以及臺灣品牌策略管理領袖陳茂鴻、國際廣告協會理事長/堯智科技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黃燕玲等人。目前會員包含王品集團、50嵐、飛利浦、白蘭氏、NUSKIN、麥味登、ELLE、安永鮮物、中華郵政、臺灣電力公司、阿瘦、中華電信、媽媽喂、成真咖啡、統一證券、LINE、Adobe、SAS、尼爾森等約近300位已數位化企業,以及部份法人、行銷科技業者與社會影響力人士所組成。

企業主加入目的在共創共學,如何提供來自數位世界的客戶體驗服務,亞洲各大學加入目的主要是要對接解決產學落差行銷科技數位人才荒問題,法人與新一代SAAS雲端的MarTech行銷科技服務商加入主要是行銷數位轉型重要資源支持者。

2. 使命任務:

因應全球疫情,促成遠距工作,全民上網消費,成爲新常態。企業復工,面對的再也不是以前熟悉的世界,深於B2C企業與數位科技,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尤其是領導者的「思維」、數位的「人才」,以及行銷的「科技」,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商業模式改變的趨勢!推動AMT(Asia-Pacific Martech Transformation Alliance Association)的成立,希望結合亞太區的人才及資源,從數位科技,尤其是面對消費端的行銷科技(MarTech)的辨識、確認、推廣、應用,協助B2C企業培訓數位轉型人才,克服企業數位落差,對接行銷科技廠商,導入行銷工具應用,幫助企業建立傑出品牌,從1.0加速轉型到4.0商業運作!

AMT 2021年1月21日成立大會當天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致詞表示,數位轉型要成功必須要跨部門相互合作也就是所謂的4P(People、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唯有透過快速有效的迭代,來提供即時又有效地服務,在過程中考慮數位落差,因不是每個人都可在第一時間取用最新數位服務資源技術或心理準備。所以,像AMT由民間自主發起的組織就格外重要,不僅能在企業之間形成聚落,還可以產生綜效,成爲促進跨界、跨領域、跨場域、跨世代相向對話,凝聚共識的最佳的組織者。

AMT協會爲國家數位轉型大聯盟成員,目標在推動數位行銷科技基礎模型,建構數位平臺生態系,爲臺灣產業在行銷數位轉型的佈局帶來許多養分。

本會之任務如下,並依相關法令規定推動及執行:

● 在人工智能(AI)大數據時代,扮演平臺的角色,讓行銷科技業者可認識B2C的企業,同時讓業者的產品及工具有更多曝光及學習的機會。

● 對接臺灣行銷科技資源與B2C企業,期能協助以行銷科技帶動臺灣產業數位轉型,建立成功品牌,鏈接亞太市場。

● 長期扮演引進亞太地區行銷資源,對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