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直斥美對華鷹派:“這個處方很危險”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明、衆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前主席邁克·加拉格爾在合寫的一篇文章中否定拜登總統的對華政策,鼓吹對華“新冷戰”。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網站4月19日對此刊文稱,美國的超人外交政策再度盛行,“這個處方很危險”。全文摘編如下:

過去幾周,華盛頓出現了關於美國亞洲政策現在和未來的幾種觀點。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美國展開國事訪問期間,這些觀點出現在新加坡前副外長比拉哈里·考西坎的講話中,以及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明和衆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前主席邁克·加拉格爾合寫的一篇文章中。

美國在亞洲的親密盟友就如何最有效地管理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博明和加拉格爾指望在一場新冷戰中戰勝中國。他們對美中關係未來的設想應該會引起亞太各國外交部的重視。

岸田和考西坎雖然都強調了美國在地區存在中的殘餘優勢,但也坦率表達了對美國走向的擔憂。

岸田在美國國會發表講話時談到了美國在全球領導地位方面的“孤獨和疲憊”。他說,他發現美國人對他們在全世界的作用存在“一種自我懷疑的暗流”。他說,鑑於盟國被要求採取更多行動,日本已經改變了“心態”。作爲曾經“沉默寡言”的盟友,東京如今“放眼世界”。

考西坎強調了美國作爲東南亞國家經濟夥伴的重要性,但也哀嘆美國傾向於把該地區視爲“投射自身希望和恐懼的白色幕布”。他說,美國人經常認爲,“如果該地區不‘自由’,它就會‘赤化’;如果東南亞穆斯林不‘溫和’(意爲親西方),他們就肯定是在密謀恐怖主義;如果‘民主’沒有推進,就肯定是在‘倒退’;而且最近,如果東南亞不與美國結盟,就肯定是處於中國支配之下”。尼克松總統、福特總統、亨利·基辛格以及緩和政策被簡單地斥爲“70年代的表演”。

考西坎指出,這種二元框架使得美國在越南飽受困擾。因此,它“不是嘗試理解美中競爭本質的最佳心理框架”。

岸田和拜登在聯合聲明中強調了與北京持續對話的必要性,他們期待與中國“在可能的情況下,在共同利益領域”展開合作。

考西坎希望在美國的東南亞外交中強調的正是對共同利益的這種關注。他特別把矛頭指向了美國人對“共同價值觀,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假設,說“認爲你們的價值觀是唯一正確的是不對的”。

關鍵信息是,需要把利益置於價值觀之上,把對話置於“妖魔化”中國之上。

與這種嚴格現實主義論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博明和加拉格爾在《外交》雙月刊雜誌的文章中基本否定了拜登總統的對華政策。

他們制定的政策路線只會導致武裝衝突。做法如此激進,就連特朗普本人都不太可能遵循。

不過,還是有些老生常談。美國將擴大其在亞洲的軍事足跡,美國必須“公開宣佈這場競爭是冷戰”,因爲“美國決策者對‘冷戰’一詞的拘謹態度導致他們忽視了它可以動員社會的方式。冷戰構成了美國人可以用來指導自身決策的相關框架”。

他們呼籲“總統領導一代人努力在亞洲恢復美國的主導地位”,像許多人之前所做的那樣。他們希望把國防開支增加到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或5%,並且投入新的精力開展徵兵工作。

但他們抨擊拜登與中國展開“管理下的競爭”的政策。相反,他們認爲美國“應該打贏”這場生死存亡之戰。因此,中國必須屈服,放棄“試圖在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熱戰或冷戰中獲勝的念頭”。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盛頓必須採取“令人不安的對抗”政策。要“切斷”中國獲取西方技術的渠道。

歷史有傾向性,這個處方很危險。

他們的分析中有一種幾乎不加掩飾的恐慌。這是一種被一廂情願想法擾亂的美中政策。(編譯/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