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鐵礦石三巨頭:中國有些行業需求強勁 令人驚訝

澳洲三家礦業巨頭的首席執行官均表示,中國大陸的基礎設施、機械、汽車製造、造船、消費品和綠色能源等行業的增長抵消了房地產市場的疲軟。(圖/新華社)

據觀察者網引述《日經亞洲》2月23日報導,澳洲規模最大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集團、力拓集團和福特斯克金屬集團本週發佈了財報。這三家礦業巨頭均表示,儘管中國大陸的房地產行業持續承壓,但中國大陸在鋼鐵等領域的需求依然強勁,鐵礦石需求有望回暖。

這三家礦業巨頭的首席執行官均表示,雖然房地產行業下滑導致中國大陸開發商受挫,但基礎設施、機械、汽車製造、造船、消費品和綠色能源等行業的增長抵消了房地產市場的疲軟。

報導稱,三家礦業公司公佈的財報顯示,鐵礦石業務佔到福特斯克幾乎全部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以及必和必拓和力拓EBITDA的70%。根據路孚特的市場數據,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購買了全球約70%的海運鐵礦石,生產了全球一半的鋼鐵。

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邁克·亨利(Mike Henry)表示,從未來一年的前景來看,中國大陸鋼鐵產量有望繼續保持在10億噸以上,「這是非常積極的表現,因爲中國大陸經濟中表現非常好的一些領域實際上依然是鋼鐵密集型的。」

亨利稱,中長期而言,由於中國大陸的鐵礦石需求可能「趨於平穩」,必和必拓需要專注於維持較低的生產成本以參與競爭。他預計,必和必拓在非洲和西澳大利亞州皮爾巴拉地區的礦區將提供更多鐵礦石供應。

力拓首席執行官雅各布.斯陶斯霍爾姆(Jakob Stausholm)表示,力拓認爲中國大陸經濟非常強勁,儘管中國大陸的房地產行業有所萎縮,但其他行業仍然表現強勁,基礎設施的增長提振了對鋼鐵的需求。

這一觀點得到了福特斯克首席執行官迪諾·奧特蘭託(Dino Otranto)的贊同,他指出,中國大陸對鋼鐵的需求正變得更加多樣化。「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汽車行業,還有中國正在進行的脫碳努力。」奧特蘭託說,「我們看到了極其穩定的需求,特別是對我們產品的需求。我們預計市場將相當強勁。」

英國諮詢企業基準礦物情報公司(BMI)分析師馬克西米利安·考特(Maximilian Court)認爲,儘管房地產行業承壓對中國大陸建築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在供應方面相當穩定的情況下,對建築和基礎設施的潛在需求使得市場保持平衡。

考特表示:「當談到中國的時候,有人會說,鋼鐵產量已經觸頂了,增長將會變得乏力,價格將會暴跌。但中國每年生產超過10億噸粗鋼,即使產量下降0.3%,也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

澳洲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高級經濟學家賈斯汀.斯默克(Justin Smirk)則指出,隨着中國大陸的鋼鐵產量穩定在10億噸左右,鐵礦供應商越來越關注生產效率,「大型鐵礦石開採商現在更像是工廠,他們努力成爲最高效的生產商,而不是專注於產量增長。」

斯默克指出,在大約十年前的採礦業繁榮時期,礦業公司更加關注如何開採新礦和最快投產,「現在的問題則是,誰能夠以最便宜的價格供應足夠的鐵礦。」

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國大陸粗鋼產量6744萬噸,同比下降14.9%;生鐵產量6087萬噸,同比下降11.8%;鋼材產量10850萬噸,同比增長1.5%;焦炭產量4128萬噸,同比增長4.8%。

2023年,中國大陸粗鋼產量101908萬噸,與上年持平;生鐵產量87101萬噸,同比增長0.7%;鋼材產量136268萬噸,同比增長5.2%;焦炭產量49260萬噸,同比增長3.6%。

據中新社消息,中國大陸鋼鐵工業協會會長譚成旭1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第六次會議上表示,2024年,中國大陸鋼鐵行業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來自於中國大陸經濟回升向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爲鋼鐵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挑戰來自有效需求不足、產能釋放較快、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猶存,提升鋼鐵供給與需求的動態適配性仍需付出努力。

譚成旭表示,鋼鐵行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嚴控產能擴張、落實產量調控、開展協同自律,努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澳洲三家礦業巨頭的首席執行官均表示,中國大陸的基礎設施、機械、汽車製造、造船、消費品和綠色能源等行業的增長抵消了房地產市場的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