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東西放在孩子拿得到的高度! 德國人這樣教小孩獨立

德國人用教育孩子從小學會獨立。(圖/取自LibreStock)

文/《每一天的教養,都爲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天下文化出版

向德國幼兒園老師學習,爲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

兒子託兒所之前,他就是爸媽小寶貝,二十四小時在我們的關照和保護之中。家裡只有他一個小小孩,爸媽自然成爲他的「大玩偶」,什麼都要和爸爸媽媽一起。這也是爲什麼我們決定,讓兒子從一歲八個月開始,就每天去託兒所兩三個小時,因爲孩子不只需要父母,還需要學習與其他人互動。

每次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在教室裡多待幾分鐘。我很喜歡觀察老師與孩子們的互動,以及教室和每日行程的安排。

我也從託兒所老師身上,學到幾個幫助孩子自理生活小妙招。

設定好每個常規的「開始鍵」

每天孩子出門、吃飯、睡覺,都有一定的程序。難的不是設定流程,而是要「開啓」第一步。兒子最愛的S老師永遠會先小朋友打招呼,而且她記得每個孩子獨特的打招呼方式,擊掌和擊拳就是我家兒子最愛!有時,兒子會遲疑要不要進教室,只要與S老師「擊掌」,就像是按下了他的「開始鍵」,立刻開開心心進去玩。我也趕緊學起來,每次兒子有點遲疑要不要打招呼時,我就鼓勵他「High Five」,兒子也就更敢與人互動了。

玩具時候,老師們會說:「收玩具時間到!」接着站起來唱收玩具的歌,帶着孩子把玩具歸位。我們在家也用同一招,每晚睡前,就說:「收玩具時間到!」兒子會唱着歌,與我們一起把玩具收拾好,纔去刷牙睡覺。帶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設定一個「開始鍵」,通常練習兩週之後,都能得到不錯的效果。終於,出門穿外套鞋子、收拾、刷牙這些兒子的每天差事,不再需要我們三催四請了。

▲設立常規的「開始鍵」可以讓孩子容易建立良好作息習慣。(圖/達志示意圖

用孩子的高度,與孩子眼神交流

託兒所老師每天一見到小朋友,一定蹲下來,用與孩子眼睛一樣的高度,微笑問候他們:「你好嗎?」兒子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回答,到現在會回一些他今天看到的有趣事物,例如:火車、吃東西遊戲場……,然後他們就「一句話配一個字」聊起來了。

老師以身教告訴孩子,與人眼神交會,纔能有真正的交流。兒子現在與人說話,也會像老師一樣睜大眼睛看着對方。

▲和孩子溝通時,用與孩子眼睛一樣的高度。(圖/達志/示意圖)

把孩子該自己拿的東西,放在他搆得到的高度

大人別把所有東西都收得高高的,這是託兒所讓孩子學習自理的重要一步。

託兒所裡,有一個水杯架,兒子每天進教室,就是把水杯放在架子上,要喝水自己過去拿。孩子也有自己的外套架、鞋架物品盒,就連餐廳裡的杯盤餐具,都放在孩子可以方便拿取的高度。

孩子會不會弄亂?或許吧!但令人驚訝的是,孩子有多喜歡把東西放回原位,如果放錯位置,孩子還會立刻糾正。兒子是班上年紀比較大(也比較雞婆)的孩子,所以都由他負責擺杯盤和餐具,甚至有時還會幫忙倒水。我們上回在兒子託兒所的活動中,親眼看到他這麼做,驚喜萬分。一歲十個月的孩子能夠做到這些,真的要感謝老師平時潛移默化的生活自理能力。

當孩子有好的行爲,用力謝謝

上次在託兒所活動的時候,有個孩子幫忙另一個小朋友撿起了水杯,小孩愣愣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三個老師同時大聲說:「謝謝你,莫里!」

我發現,老師是說「謝謝」,而不是說「你好棒」。當我們用「你好棒」來鼓勵孩子的好行爲,孩子的確自尊會被提升,但只有自我被鼓舞了。但若是用「謝謝」來感謝孩子的好行爲,孩子會在過程中,感受到他對其他人的幫助與重要性,從中激發他在羣體中的合作和良好互動。

這也改變了我讚美孩子的方式。現在我謝謝孩子的配合或幫助,多過說他們好棒、真棒、最棒。而兒子就開始一連串的「幫忙」行動,我做的每件家事,他都要參一腳,還會對自己說「謝謝幫忙」!

▲使用「謝謝你」代替「你好棒」來讚美孩子。(圖/達志/示意圖)

綜合以上四點,我看到了「以孩子爲主體」的教養態度,以及社會意識的強化,而不是把孩子集中在一個地方,由大人來安排小朋友的學習與活動,甚至過度強調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成就,排擠了團體概念。 鼓勵孩子主動加入羣體,認爲自己是羣體中重要且有幫助的一份子,自然會讓孩子感覺到「我可以」,進而覺得「我會幫忙」,「我很重要」。

▲《每一天的教養,都爲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圖/天下出版)

本文摘自《每一天的教養,都爲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天下文化出版。作者介紹:凱若媽咪(Carol)

與德籍夫婿、進入青春期的女兒,及好動的兩歲兒子,一家四口旅居德國。經營「Carol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臉書粉絲專頁部落格,並於「未來Family」開設教養專欄,與讀者分享德國生活與教育。

她從臺灣升學體系過五關斬六將,一路從北一女進到臺大研究所,年紀輕輕就創業,經營婚禮顧問公司,也因緣際會經營了網路通路平臺事業。卻在當了母親之後開始思考,孩子的未來,是否有更多可能性?也不斷思索,每日教養孩子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她的德國婆婆一手帶大三個獨立成熟的子女,對教養有一套獨到見解與方法,也是街坊鄰居口中的「超級媽媽」。凱若媽咪從自己的摸索,與德國婆婆的教養智慧中體認到,教育教養孩子,都是爲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

◎Carol 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部落格:http://carolsworld.tw/ 臉書官方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ol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