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尊稱葉聖陶——我終生的編輯老師

◎姚秦川

1927年1月,23歲的巴金從上海搭乘“昂熱”號郵船,前往法國留學。兩個月後,巴金通過書信得知,自己地處成都的家因種種原因走向衰敗,家族衆多成員生活陷入困頓,人人自危難保。此時,身處異國他鄉的巴金非常難過,爲了排解內心的孤寂和憂傷,他開始以日記的形式將其表達出來。

時間不長,巴金又萌生了文學創作的想法,於是,他將此前寫的那些日記進行整理,並以其爲素材,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到了1928年8月,小說全部完成,歷時一年半時間。《滅亡》以在北洋軍閥統治下沾滿了“猩紅的血”的上海爲背景,描寫了一羣受“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尋求社會解放道路的知識青年的苦悶與抗爭,小說成功塑造了一個以生命向黑暗社會復仇的職業革命者杜大心的形象。

在這部小說的手稿上,年輕的李堯棠(巴金原名)第一次署上了自己的筆名“巴金”。因爲是第一次寫小說,巴金自己也拿捏不住小說的好壞,但他還是很希望小說能夠發表。當年8月底,住在法國沙多裡吉的巴金將小說仔細包裹後,郵寄給當時正在上海開明書店門市部工作的好友索非,希望他能夠幫自己尋找到發表的地方。

收到巴金的《滅亡》後,索非覺得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說,於是便將稿件介紹給當時在上海有着廣泛影響的文學雜誌《小說月報》。不料,《小說月報》的主編鄭振鐸剛好赴歐洲遊學,雜誌審稿則臨時交由商務印書館編輯葉聖陶、徐調孚二人負責。

那天,當葉聖陶拿到《滅亡》的手稿後,進行了非常認真的閱讀。讀完後,他立即被這位陌生作者的才華所打動,於是便向《小說月報》雜誌社推薦這部小說,希望它能夠儘快發表。《小說月報》當時影響力巨大,並不是誰想上就能上的。當葉聖陶極力推薦這個無名作者的小說時,許多人都以爲他和這個作者一定私交甚篤,不然不會如此竭盡全力推薦對方的稿子。葉聖陶並沒有解釋太多,只是平靜地說:“是這個作者的才華打動了我,我和他並不相識。”

最終,在葉聖陶的不懈推薦下,1929年1月至4月間,《小說月報》在其第20卷第1號至第4號連載了四期巴金的《滅亡》。值得一提的是,在第20卷4月號上,編輯葉聖陶還以記者的名義,寫了一篇名爲《最後的一頁》的文章,文中重點推薦了巴金的小說《滅亡》:“這部小說極博得批評者的好感,作者將來當更有受到熱烈的評讚的機會的。”

因爲《小說月報》的連載以及葉聖陶的極力推薦,巴金和他的小說《滅亡》受到了廣大讀者的追捧,巴金的名字也開始被廣泛認知。到了1929年9月,《滅亡》單行本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此後,巴金開始在中國文壇廣受矚目。

此時的巴金並不認識自己的伯樂葉聖陶,也並不曾跟對方通過信件。後來,當巴金得知是葉聖陶不遺餘力地推薦自己的小說發表和出版時,“內心懷有深深的感恩”。

巴金成名後,也不忘飲水思源,不管走到哪裡,他總是尊稱葉聖陶爲“我終生的編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