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服務送到農民心坎上
“這個是典型的蟎蟲危害,我們看到的這些球形的白色顆粒,是雌蟎膨大的後半體,這種蟎蟲繁殖速度非常快,易於爆發,對桑黃危害較大......”前不久,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教師王玉龍跟隨安徽省青年專家(博士)科技助農服務團來到金寨縣油坊店鄉面衝村,開展科技助農服務活動。現場,他耐心而細緻地拿着一株桑黃向種植戶普及病蟲害防治。
2016年,王玉龍博士研究生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微生物學專業,一直從事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害蟲微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聚焦於解決食用菌育種和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難題。他深知,理論的價值在於實踐中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於是,他走出實驗室,來到田間地頭,面對面與企業、種植戶交流,奔赴肥東縣、巢湖市、南陵縣、靈璧縣、鳳臺縣等地,協助解決當地竹蓀、雙孢菇和桑黃等食藥用菌的病蟲害綠色防控問題,併爲企業和種植戶提供切實可行的綜合防治方案。
“希望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將科研、教學與農業生產深入結合。”今年7月,經安徽省農科院推薦,王玉龍加入了省青年專家(博士)科技助農服務團,並積極參加各類現場對接活動。“科技助農服務團將種植戶的實際需求與青年專家的專業能力進行精準匹配,搭建一對一的幫扶橋樑,同時爲雙方長期有效的溝通提供保障,是一種更爲便捷、實用和高效的科技服務”。
從金寨縣對接現場返回的當晚,王玉龍便趕回實驗室,利用體視鏡對桑黃上取樣的蟎蟲特徵做進一步觀察,最後確定爲木耳盧西蟎。他隨即整理出了一份詳盡的《桑黃種植中木耳盧西蟎危害爆發的原因和具體防治措施》,於第一時間發送到種植戶手中,有效改善了桑黃的病蟲害情況。
“在與企業和種植戶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在食用菌種植方面有很多困惑。例如,明明是與去年相同的菌種,採用相同的種植方式和種植環境,可爲什麼今年的產量低、品質差、病蟲害嚴重。此外,他們對一些新的種植技術也缺乏瞭解。”參與科技助農服務活動以來,王玉龍堅持與企業和種植戶保持密切聯繫,定期回訪,及時發現新的問題、給予新的指導。
“作爲青年科技人員,看到企業、種植戶運用科技知識和手段解決問題、提升產量,內心的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採訪中,王玉龍坦言,科技助農服務的過程不僅是對其專業知識的深度檢驗,更是對其人文關懷的深刻洗禮。他感受到,青年專家不僅是技術的傳播者,更是連接科技與農村的橋樑;不僅要爲農民帶去切實的收益,還要引領帶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三農”、賦能鄉村振興。
據悉,今年以來,團省委、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科學院、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省中安振興公司(建投公司)等六家單位聯合開展安徽省“青年專家(博士)科技助農服務團”鄉村振興科技賦能活動,引領廣大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技術幫扶,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推動青年專家和返鄉創業青年共同成長,真正將科技助農服務送到農民的心坎上。(記者 謝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