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最慘烈一仗,五萬大軍僅剩千人,副司令等多名高級將領犧牲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1938年,時年31歲的宋時輪,看着毛主席發來的電報陷入了沉思。

同年6月,晉察冀軍區派出他和鄧華率領四縱隊從平西出發,向冀東挺進,配合當地的抗聯組織進行敵後武裝抗日活動。

宋時輪

宋時輪率領四縱和冀東抗聯會合後,身爲八路軍主力部隊的指揮官,他自然而然的被推選爲總指揮,統一調度整個聯軍。

但此時的冀東是日軍侵華的重點佔領區,東北有關東軍,華北也有大批的日本精銳部隊。

宋時輪雖有五萬人,卻裝備落後,大部分人可能只能分到一兩顆手榴彈,連槍都沒有,一旦遇到大批的敵人,基本是沒有還手之力的。

圖源網絡

宋時輪一直在考慮帶着部隊從冀東西轉移到平西,這樣就可以和晉察冀根據地的大部隊會合,同時也能讓這批擁有着一定規模的抗聯隊伍獲得更好的條件,成爲未來主要的抗日力量。

但是,原冀東抗聯總指揮李運昌,卻認爲堅持在冀東抗爭到底更爲穩妥。

宋時輪把當前情況上報給了中央,毛主席的回電卻是不建議部隊此時西撤,但是這封電報的開頭有一句話卻被宋時輪牢牢盯死了。

毛主席

毛主席的意思是否也可以理解爲,萬不得已的時候是可以撤的?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西撤還是留下?冀東抗聯的困局

所謂冀東暴動,指的是在中共領導下,在冀東地區發生的一場地方抗日武裝的大規模人民武裝起義。

圖源網絡

對抗日戰爭歷史進程有深度瞭解的朋友,可以很快意識到一個問題,1938年時冀東正處於日軍的大後方,幾乎被日軍主力全方面圍困,宋時輪率部來到這裡,其鬥爭難度必然不少。

很明顯,宋時輪在來到冀東後也瞭解到局勢,在冀東的日軍一定會對,已經打出些名氣的冀東抗聯下死手。

宋時輪

如若日軍下定決心“剿滅”在冀東的我軍,憑部隊此時的條件,即便突圍也是九死一生。

事實上,敵人也確實偵查到了冀東抗聯的大概位置,並且已經着手集中兵力,爲消滅這支八路軍做準備。

根據我軍得到的情報來看,日軍的計劃是在秋收之後調動優勢部隊全面壓上,對冀東地區形成包圍。

選擇這個時間點的主要原因是,秋收之後,我軍游擊戰術賴以生存的“青紗帳”就不復存在了,並且一旦進入冬天,缺少物資的八路軍很難與後勤補給完善的日軍打持久戰,即便我們擁有羣衆基礎,也很容易被困死在山裡。

圖源網絡

得知日軍進攻計劃的冀東抗聯,連續召開了多次會議。

在會議上,以宋時輪爲代表的原晉察冀軍區的四縱多數指戰員,支持西撤回平西抗日根據地。

但以李運昌、高志遠、洪麟閣等人爲首的原冀東抗聯的指揮員們則認爲,以此時的形勢在擁有良好羣衆基礎的地方展開游擊戰,更能給敵人以打擊。

李運昌的想法是以游擊戰爲主,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即便最終不敵,也能牽制敵人的兵力,給其他抗日根據地提供發展條件;

李運昌

如果選擇西撤,各部隊必然要集合行動,但抗聯戰士會因爲不熟悉地形,無法開展有效的游擊戰。

最重要的是,一旦部隊集合起來,必然會瞬間暴露目標,那時候日軍根本不需要偵查,就能找到冀東抗聯主力直接包圍消滅。

李運昌的想法和毛主席的看法是比較一致的,毛主席也認爲在本地開展游擊戰更爲有效,西撤很容易一頭撞上京津地區的日軍主力。

但是,宋時輪有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

宋時輪認爲,已經有確切情報表示日軍必然會對冀東地區進行掃蕩,冀東地區又是一大片平原,那麼留下來就是等着敵人上門來打,應趁着敵人尚未形成合圍之勢之時果斷西撤,將大規模敵人甩在後面,從而實現粉碎敵人的陰謀。

無論哪一方的顧慮都是有道理的,但宋時輪沒有料到,日軍的反應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

開始西撤,悲劇的開端

隊伍當中有人反對西撤,並且毛主席、朱老總、彭老總等人均表示,非必要不要西撤,宋時輪只好暫時擱置了西撤的提議,但仍然把西撤作爲預備方案隨時準備着。

毛主席和羣衆在一起

而鄧華雖然也並不是很贊同宋時輪的西撤方案,卻也對當下形勢憂心忡忡,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處理。

然而,隨着即將到來的10月,敵人的意圖也越來越明顯,宋時輪非常肯定敵人就是已經盯上冀東抗聯了,再拖下去天冷後就更不容易轉移了。

於是,經過在豐潤縣九間房村的會議表決後,四縱以及冀東抗聯集體向西轉移,只留下三個支隊在本地繼續遊擊鬥爭,保留根據地的基礎。

鄧華

雖然李運昌仍然在據理力爭,但會議已經表決通過,只好跟着大部隊一起西撤。

計劃已經定下,部隊也開始行動起來,冀東抗聯司令員高志遠帶領前衛部隊率先出發,副司令洪麟閣作爲全軍的殿後部隊走在最後。

另一方面,日軍無論是反應速度還是機動能力,都超出了宋時輪的預估,冀東抗聯很快就遭到了來自日軍的阻擊。

宋時輪、陳賡、莫文驊在一起

剛開始,雙方還是小規模的交火,但即便是小規模交手,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我軍戰士也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最可氣的是,日軍的機動性高於我部,這就導致日軍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我方甚至沒有能力完整地消滅日軍的小股阻擊部隊。

終於,在薊縣,日軍的大批主力部隊堵住了高志遠,戰鬥隨即打響,抗聯副司令陳宇寰的部隊也在薊縣趙各莊被日軍包圍。

圖源網絡

儘管陳宇寰英勇殺敵,率軍多次試圖打破敵人的包圍圈,最終卻都以失敗告終,最終陳宇寰胸部中彈,壯烈殉國,而後三個總隊的兵力,也被日軍各個擊破。

經過一夜的奮戰,冀東抗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終於衝出了包圍圈,但也僅僅是衝出了薊縣而已,日軍在京津地區本身就有重兵,跳出一道封鎖線也還會有下一道。

而冀東抗聯一沒有重武器,二缺乏基本的戰術訓練,想突圍又談何容易?

李運昌看着一個個犧牲的戰友,心中在滴血,卻沒有任何辦法。

李運昌

事實已經驗證了李運昌的意見是對的,但太晚了。

更惡劣的情況還在後面等着,負責殿後的洪麟閣部,在馬伸橋北遭到日軍四個旅團的圍攻,洪麟閣只好帶領戰士們邊打邊轉移。

但日軍來勢洶洶,死死咬住洪麟閣部,洪麟閣爲了保證大部隊的順利轉移,沉穩地指揮部隊輪番阻擊敵人,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地形阻止敵人的追擊。

圖源網絡

可是,儘管洪麟閣拼盡了全力,也依然沒有擋住日軍的攻擊。

慘劇釀成,誰來負責?

日軍炮火的優勢,很快就將洪麟閣部的各機槍點位打啞火了,隨即大軍壓上,洪麟閣部被迫與日軍短兵相接,然而現實打仗不是電視劇,日軍不會假惺惺地和我們拼刺刀。

日軍憑藉更好的武器裝備,對我軍實施屠殺,激戰中,洪麟閣頭部和腿部均被擊傷。

洪麟閣

眼看着自己已不可能生還,洪麟閣命令部下趕緊轉移,自己獨身斷後。

洪麟閣一直與敵人戰鬥到最後一顆子彈,然後看着家的方向,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確成功拖住敵人一段時間,讓我軍更多有生力量得以保存。

戰鬥結束後,戰士們返回戰場時,在臺頭村北穿芳峪的山窪草叢中找到了洪副司令的遺體,在短暫的沉默後,衆人哭聲從山谷中傳了出來。

爲了紀念洪麟閣,當地人把埋葬洪麟閣的山頭稱作“洪山嶺”。

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況下,會合了洪麟閣殘部的李運昌,當即決定不能再向西轉移,必須返回冀東重新開展游擊戰與敵人周旋。

事實上,即便李運昌想執行命令也不可能了,憑冀東抗聯的殘餘力量,根本無法完成突圍,只會被敵人蠶食殆盡。

但是前進難,回頭也並不容易,等到李運昌帶領部隊回到冀東根據地時,他身邊只剩下了130餘人。

圖源網絡

想想出發之前的隊伍,再看看此時身邊的戰友,李運昌實在無法接受這樣慘烈的結局。

儘管多年後,他再一次重建了冀東抗日根據地,但此後的很多年,李運昌仍然對西撤平西的決議耿耿於懷。

作爲前衛部隊的高志遠部雖然也傷亡慘重,但最終成功逃出了魔爪,帶領戰士們成功抵達平西。

可是當他清點人數時才發覺,五萬多人的冀東抗聯,最終只剩下了千餘人。

圖源網絡

戰後總結經驗的會議上,作爲總指揮的宋時輪和鄧華遭到了嚴厲的批評,而且性格暴躁的宋時輪因情緒問題,遭到了嚴重警告的處分。

有人說,宋時輪的一意孤行害了冀東抗聯,如果不向西轉系,冀東抗聯絕對不會蒙受如此大的損失。

但是,看待問題同樣也不能唯結果論。

宋時輪毫無疑問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員,這在未來的多次戰役中都得到了驗證,他的華野十縱,在後來也獲得了“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的誇獎。

鄧華

宋時輪在當時的條件下,根據手中的情報彙總出來的全部信息來看,敵人必然已經準備重兵對冀東地帶實施掃蕩,即便留下來,恐怕結局也不會好太多。

唯一可能的變數就是留在當地,抗聯戰士們可以更好地化整爲零,或許能減少些傷亡。

但是,縱觀整個抗日戰爭,我軍面對日軍的大規模掃蕩都沒有更好的辦法,也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圖源網絡

說到底,還是裝備和戰法落後敵人太多,等到我軍實力開始壯大,而日軍開始衰退後,就到了我們反攻的日子了。

失敗不可怕,但我們一定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纔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