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四軍軍長犧牲,張愛萍苦尋烈士遺骸,犧牲34年後遺骸被發現

1964年9月,江蘇如皋縣政府民政科的兩名工作人員突然被上級通知,要求做好準備,配合上級派來的人周方,尋找一名烈士的遺體。很快一名操着地道的如皋口音的人就來了,在鄉音的影響下,大家很快就開始了工作。

周方是如皋人,曾經是紅十四軍五營的一名政委,此次他來是因爲接收到了張愛萍將軍的一封信,請他幫忙尋找紅十四軍軍長何昆的墓葬。新中國成立後,張愛萍將軍一直記掛着曾經一同戰鬥過的軍長何昆烈士,從1952年到1960年曾5次派人尋找,但由於時間已經久遠,加上戰亂影響,許多曾經經歷過此事的人都已經逝去,何昆烈士的遺骸一直沒能被找到。1960年,紅十四軍30週年,如皋縣爲何昆烈士新建了墓葬並豎立了紀念碑,張愛萍將軍親自題寫碑名,並撰寫了碑文。

之後,張愛萍將軍仍惦念着何昆烈士的遺體,這才請周方幫助調查,周方之後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了何昆烈士犧牲的老戶莊尋找線索,工作人員邀請了一些村中60歲以上的老人幫助回憶這件事,在會上,周方聽着大家的描述,又回想了起了34年前那些戰鬥的歲月。

1930年3月,根據組織決定,紅十四軍成立,何昆擔任軍長,部隊的前身是在江蘇南通、如皋等地的游擊隊。

部隊成立後,何昆加強了部隊的訓練,合理地對人員和武器進行了配置,使得部隊的軍事實力很快加強。

當何昆瞭解到如泰地區的戰士們每月領六塊大洋,感覺百姓的負擔很大,他積極動員戰士們,對戰士們不斷教育,在何昆的教育下,戰士們紛紛將津貼從六元降到了三元。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和整頓,部隊戰鬥力得到加強,開始向敵人進攻。

3月中旬,何昆帶領部隊進攻靖江縣長安鎮,夜晚戰鬥打響後,敵人還在睡夢中,聽見槍聲四散而逃,紅軍繳獲了許多的物資,將這些物品分給了貧苦的百姓。

壯烈犧牲

到了4月,紅十四軍奉命攻打如皋縣西南的老戶莊,老戶莊是土豪張符秋的巢穴,這裡處於如皋和南通兩地之間,是咽喉要地,三面環河,只有一條路能走,敵人修築了堡壘,還駐紮了保安團、警察大隊等許多人員,影響了兩個游擊區之間的聯繫。

4月16日夜,紅十四軍的3個大隊,加上前來支援的羣衆們,大約有一萬餘人,趁着夜色,發起了進攻。

張愛萍負責的第二大隊是主攻部隊,負責從水上進發,第一和第三大隊分別從東西方向佯攻,進攻發起後,戰士們英勇衝鋒,但敵軍火力太猛,加上河水較深,戰士們沒能衝上去。

經過研究,何昆很快調整了部隊的進攻方向,集中兵力從東面進攻,派遣少量部隊從西面和南面進行佯攻,牽制敵人。碉堡內的敵人好像察覺到了何昆改變部署的行動,在東面集中了火力進攻,何昆來到前線,端着機槍掃射,將敵人的火力壓制了下去,戰士們紛紛向前衝鋒,戰況十分激烈,在戰鬥中一顆流彈擊中了何昆的胸部,鮮血直流,何昆中彈後,戰士們義憤填膺要爲軍長報仇,都衝向了敵人的陣地,但由於周圍的國民黨部隊的增援,我軍爲了防止出現兩面受敵的情況,撤出了戰鬥。

何昆將軍中彈後,由於戰鬥情況緊急,戰士們擡着染紅了鮮血的何昆烈士遺體,來到了附近的一間破廟中稍作休整。在破廟中,何昆不幸犧牲,這一年何昆才32歲。

戰士們流着眼淚,將何昆將軍的遺體交給了當地的農會進行安葬,但由於情況緊急農會未作標識,給尋找烈士的遺體增加了許多難度。

張愛萍

周方詢問了幾名老戶莊的老人後得知,他們當時只負責將烈士的遺體運送到老戶莊西面的一個祠堂中,爲了保護烈士的遺體,當時何昆烈士的身份並未說明,他們只知道是個“紅軍將士”,具體情況並不清楚。

周方從他們的話中判斷了出來,何昆烈士的遺體應當是在老戶莊的西面,周方等一行人又來到了老戶莊的西面,西燕莊詢問當地的老人。

在這裡,老人們共同回憶起了那段事情,何昆烈士的遺體很快被他們用棺材收殮,埋到了祠堂北面的一塊地中,事後大家都被要求保密,便都沒有再提起過那件事來。在這裡,周方遇到了一位親身經歷的老人孫國民,那一年他才16歲,是農會成員,他還記得當時使用了洋釘來釘了棺材蓋子。

英靈安葬

得到了這些消息,在孫國民老人的指點下,周方等人來到了那塊荒地中,確認墳墓無誤後,挖開後,見到了用洋釘釘着的棺材,經過法醫檢查,身高符合何昆烈士的特徵,胸椎也有缺損,能判斷是子彈經過後留下的痕跡,這和張愛萍將軍事後回憶起何昆烈士受傷的部位一致。本地人大多都使用的是鐵釘,而這裡使用了洋釘,與孫國民老人的回憶也一致。並且在其中發現了幾顆洋鈕釦,但當時本地人隨葬的衣物上沒有這樣的東西。到此可以確定,這具遺骸應當是何昆烈士的遺體。

隨後,周方將烈士的遺體重新放置在了新的棺槨中,將關於烈士遺體的情況進行了上報,在西燕莊中設立了衣冠冢,爲烈士紀念。

1968年的清明節,根據指示,何昆烈士的遺骨被火化,葬在了新建成的如皋市烈士陵園內。

何昆烈士的遺體被妥善安置後,何昆將軍的後人生活情況,又成了一個謎。因爲此時何昆將軍的籍貫還沒能完全確定,大家只知道何昆將軍是湖南人。

到了1980年,如皋縣聯繫了湖南省的有關人員,在全省展開了調查,尋找何昆烈士的籍貫,在這之中,有40餘人都和英雄同名,經過各方提供的人物體徵,在進行了一年的走訪後,終於能確定,何昆的老家是在永興縣的金龜鄉。

1898年,何昆出生在這裡,10歲時進入私塾讀書,從小性格就十分堅毅,20歲父親帶着何昆離開了家鄉,來到了廣東生活,在這裡何昆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看到的東西也更多了。

26歲時他和同鄉一起報考了黃埔軍校,由於他沒上過初中,學歷要求不滿足,在第二年才被錄取到了預科。預科期滿後,他被分配到了南寧分校繼續學習。

1927年4月,蔣介石大肆屠殺進步人士,何昆此時和一批同學被困在了學校內。一天夜晚,何昆趁着看守人員沒注意,跑出了學校,化裝成農民搭乘火車來到廣州找到組織,後參加了廣州起義。因反動勢力的反撲,起義最終失敗,何昆在火車站被圍困,子彈打光後,被捕,最終被關押在了電影院的三樓,何昆鼓勵大家要與敵人頑強鬥爭,當天夜晚何昆想辦法登上了房樑,帶着同樣被困的難友們從屋頂逃跑,在逃跑過程中,從樓上下落時,繩子突然斷裂,何昆摔傷了腳踝,只得在同鄉開的裁縫店裡進行休養,休養一個月後,他進行僞裝,離開了廣州。

回家養傷期間,參加了陳毅等人發動的湘南起義,何昆宣傳革命思想,幫助訓練戰士,家鄉正在進行婦女剪髮等運動,他積極動員妻子曹已花不再裹腳,爲村子裡的婦女做出榜樣。

此時各地到處都瀰漫着白色恐怖的氣息,國民黨反動派大肆鎮壓人民,妻子勸何昆不要到處跑,留在家裡躲避,但何昆知道,自己在外奔波,爲的是人民的利益,他拒絕了妻子的請求。

此後何昆到武漢尋找黨組織,不久組織派他到上海工作。

紅14軍公園

直到1930年,組織成立紅十四軍,安排何昆擔任軍長,何昆從上海動身準備到如皋去,但沒人想到何昆到如皋後兩個月,就不幸犧牲。

到了走訪何昆家人時,何昆的家人已經離世,何昆的妻子曹已花已經病逝,唯一的女兒何廣梅已經病逝。在一張失蹤軍人的簡表上,記載了曹已花的生活,何昆犧牲後,妻子並不知情,被當作失蹤軍人的家屬,有180斤大米的撫卹金,晚年生活在敬老院,最終病逝。

1990年,紅十四軍建軍60週年,國家爲紅十四軍興建了紀念碑,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了碑名,並撰寫了碑文。

紅十四軍紀念碑

儘管紅十四軍存在的時間只有6個月,但頑強的戰士們,仍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揮灑了革命的種子,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祖國的美好明天,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