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甘心!不忍國軍開渠犧牲烈士紀念碑斑駁長草 父攜子粉刷

油漆工謝金定重新爲紀念碑粉刷上字,讓紀念碑煥然一新。(許家寧翻攝)

謝金定之子也協助爸爸粉刷,希望把國軍英雄事蹟流下去。(許家寧翻攝)

陸軍中士谷振亞挖渠犧牲,立碑感念功績。(許家寧翻攝)

隱身在臺193線99公里處附近田間的谷振亞紀念碑。(許家寧翻攝)

花蓮玉里鎮臺193縣道稻田間有一座不顯眼的紀念碑,字跡褪色脫落、牆面斑駁嚴重,鮮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油漆工謝金定因好奇趨前細看,得知紀念65年前英勇挖渠殉職的國軍官兵谷振亞,爲此他攜子爲碑重新粉刷上色,不讓英勇事蹟埋沒荒草中。

55歲吉安鄉民謝金定說,8年前他因爲南下進行電線杆油漆工程,無意間在荒煙漫漫的雜草中間發現一座斑駁的「故陸軍中士谷振亞紀念碑」,感到疑惑的他詢問附近麪店居民,沒想到大家都一頭霧水,他回到田間仔細查看斑駁的碑文,忍不住潸然淚下。

謝金定隱約感到一位爲民捐軀英勇戰士,孤立於此,卻無人聞問,多年來透過友人查訪,得知谷振亞在1952年開鑿太平渠工程時,被秀姑巒溪水沖走,遺體一直沒找到,當地人士則說,谷在開鑿過程中,遭鬆動的土石掩埋,遂決定在渠道附近立碑紀念。

農田水利會小組長曾文男回憶,早年因爲農田面積不斷的擴增,爲了方便農民取水,先民與國軍辛苦開挖,以炸藥闢道,進入深山,用圓鍬十字鎬開鑿,將一簍又一簍土挑扛出,犧牲了不少寶貴性命,終將分段的渠道聯結成現在的太平渠。

花蓮縣農田水利會表示,太平渠從北端德武部落延伸到玉里大橋全長24公里,以非固定攔水,自然流入方式輸水,灌溉面積超過7百多公頃,爲秀姑巒溪以東的主要渠道;松浦部落住了三代的蕭清忠也說,要不是國軍英勇開挖「河東地區的人早就跑光了!」

謝金定今(1)日帶着20歲的兒子爲碑重新粉刷上漆,讓紀念碑煥然一新,花蓮網友紛紛大讚「感動」、「致上最敬禮」,謝金定謙說,只是舉手之勞,只想讓谷振亞戰士事績流傳下去,期待民衆們路過時,能停留一下景仰悼念這羣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