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一號駕駛艙真相被揭露,智商受到了侮辱?點擊查看詳情!

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對“巴鐵一號”記憶猶新,畢竟在14年前那個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代裡,立體巴士這個概念直接刷新了人們的三觀。

而試驗車“巴鐵一號”的出現,更讓人們堅信了這個項目必將帶領人類走向“交通新紀元”。

只是沒想到“巴鐵一號”很快就成了龐氏騙局的代名詞,而這輛龐然大物也消失在了人們視野裡。

如今有博主找到了消失8年的“巴鐵一號”,全方位拍下了駕駛艙的設置,看過之後我才發現當時我們被騙得太慘了。

從上圖的試驗車可以看到,“巴鐵一號”的外觀非常具有科技感,車頭有一絲和諧號的影子,這個龐然大物離地高2米,寬近5米,長22米,自重100噸。

當時人們設想它可以在現有的道路上行駛,在解決了公共出行的情況下,還不用擔心堵車問題,乘客的安全也有保障,可以將其理解爲行駛在道路上的地鐵。

因其概念超前、外形科幻,“巴鐵一號”很快就被爭相報道,一舉成名。

就連國外媒體都被這個概念所震驚,畢竟試驗車的出現基本上證明了這個項目的可實施性,而這個創造可是能夠改變全世界交通的存在。

當然,在興奮之餘,還是有不少冷靜的看客給“巴鐵一號”澆冷水。

首先人們發現這個空中大巴試驗車是“一根筋”根本沒法兒拐彎,也就是說若這個項目投入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必須爲它重新修建直來直去的道路。

這個漏洞是致命的,有了修建直線道路的成本,還不如修輕軌來得直接。

但這個疑慮很快就被支持者們打消了,人們認爲“巴鐵一號”只是第一輛試驗車,將來肯定會持續改進。

此外, 還有人質疑概念發明者宋有洲,人們發現他只是小學學歷,根本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來幹成這件事。

不過在看到宋有洲退出研發團隊,真實地體驗過“巴鐵一號”試驗車後,大家又打消了顧慮。

然而事實卻證明,這一切還真是個騙局。

背後項目公司在靠着“巴鐵理財”集資40億後,騙局被揭露,空中巴士神話就此破滅。

如今時隔8年,終於有人找到了這個龐然大物——“巴鐵一號”。

它被遺棄在一個破舊的場地內,依然保留着當初的模樣,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當初騙局背後的真相。

和半掛車相似,“巴鐵一號”一共有四組車輪,每組車輪都有前後四個軌道輪,防止車子不出軌。

兩個軌道輪中間是4個橡膠輪胎,負責向前行駛。

車是電力驅動,還自帶充電樁。

也就是說“巴鐵一號”在驅動方面並沒有什麼技術方面的突破,說白了就是將一輛電動車套上了空中巴士的殼。

而最讓人惱火的,還得是駕駛艙。

在當時看來,這個像是高鐵操作檯的駕駛室充滿了科技感,

多個屏幕監控數據,檯面上的操作按鈕簡約,像是車子有智能駕駛功能。

然而當這個駕駛艙放在2024年的今天來看,基本上就是哄小孩兒的玩具,一股老頭樂既視感。

實際上,幾個液晶屏幕根本顯示不了真實數據,因爲車輛根本沒有什麼數據可以提供。

因爲車輛沒有轉向功能,所以操控車輛的是兩個檔杆,一個控制檔位,一個控制車速。

右邊的黑色按鈕依次是大燈開關、前窗玻璃加熱、雨刮器開關和乘客艙的門開關。

左邊的橘色按鈕就更直接了,8個開關都是用來控制燈光的,說白了就是燈的開關。

設計師將車輛外的信號燈分爲了“紅黃綠”單獨開關,駕駛室、通道的照明燈都能獨立控制。

乘客藏頂部的藍天白雲圖案被粗暴的以“藍天白雲”命名,有意思的是按鈕顯示駕駛艙的幾個液晶平板背後是燈帶。

更絕的是,這輛空中巴士根本沒有集成中央空調,而是藏了一臺櫃機直吹乘客艙,用空調出風口擋板遮擋後給人造成車輛自帶空調的錯覺。

也就是說,當年“巴鐵一號”在高科技概念的驅使下,研發團隊給龍門吊焊了一個具有高科技感的殼子,將電動機和車輪連接,駕駛艙設置了兩個操作檔杆和多個照明開關,放置了一臺櫃機空調便騙過了無數投資者。

如今,這輛空中巴士早已被閒置,乘客艙也因爲失修漏水如今一下雨車內就是水簾洞。

雖然這個空中巴士當年把我們騙的不輕,但如今看到這輛車,它當年給我們的那種震撼依然是歷歷在目。

而它現在被閒置一邊算是浪費了資源,若它能夠被二次利用起來,相信會有不少網友前來打卡。

小編認爲,這輛空中巴士最適合作爲餐廳來使用。

從其22米長、4.8米寬便能推測,“巴鐵一號”的乘客艙大致有100平米,做一個精緻的西餐廳綽綽有餘,而空有其表的駕駛艙剛好可以派上用場當作廚房,如果還能放在當年專爲其修建的特殊軌道,車子緩慢移動起來更有賣點。

其次,這輛空中巴士還能爲景區的遊客提供接壤服務,畢竟景區內的道路都是需要新建的,將點對點設計成直線、加兩條軌道相信不是什麼難事。

若是運營得當,這輛空中巴士極有可能成爲景區裡的一道風景線,要知道如今人們對這樣的空中巴士仍然還是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誰都想要一睹爲快、親自體驗一番,相信這也是個不錯的商機。

但話又說回來,“巴鐵一號”閒置了8年時間,若這些商用假設能夠實現的話,相信也不會被擱置這麼長時間了。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